「紐約經濟繁榮,窮人開始翻身」1988年5月16日的紐約時報標題如此寫道。伴隨著雷根總統的經濟政策,美國的經濟擴張達到高峰,一片看好的紐約市正在迎接美好未來。

然而同一時空底下,Ken Schles 所拍攝的《Invisible City》碰巧捕捉下媒體筆下風光的黑暗面。八零年代的紐約下東區,酒吧、俱樂部與各式移民的聚集地,一處充斥著混亂、暴力、毒品的街區。居住在此的 Ken Schles 拍攝自己身處的世界,這個被譽為紐約市犯罪纏身的時代。

並非生冷的旁觀者,而是從生活中的肌理窺視。屏除以客觀、精緻的構圖為圭臬,改以晃動畫面與粗糙的顆粒感為呈現:相互緊擁的情侶、夜晚的街邊、昏暗路燈下的老屋與落單的野狗。黑白的影像裡沒有金黃色的美國夢,無論是困苦或是歡樂,都不加矯飾。

「這不是一種生活風格,而是被迫居住在這個破爛地方,我沒有選擇。」Ken Schles說道。眼前景象於是成為屬於此地、此時,以及活在此刻這位攝影師的個人經驗。

歷時超過五年的拍攝,最終於 1988 年出版的《Invisible City》,屬於著讓世人得以觀賞這段美國輝煌時期的社會紀錄。在這一系列作品的一幀幀照片之間,宣示般的文字印列其中:「在城市裡頭,時間的流動是可見的,而攝影則是反抗這份流動的最佳利器。」城市的樣貌,藉由居民、事件所型塑;這些流動且轉瞬即逝的因子,成就了此區的獨特型態。

2014年,德國出版社 Steidl 再版了這本屬於該時代的出色作品。為了完整重現原版,在製作上精緻地複製了近似於當時的印刷技巧,惟妙惟肖的再現了那份粗糙質地、墨水般地黑白調性。 而此書的作品更為城市之下人們的存在留下印證。

Related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