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逾越四壁框限的居家創作

© Csilla Klenyanszki/ Katie Burnett
© Csilla Klenyanszki/ Katie Burnett

本次專欄蒐集的四本書,全是創作者待在自己家的四壁之中,使用想像力跳脫現實侷限所製造出來的作品。他們因為一些原因離不開家:嬰兒剛出生必須 24 小時待命伺候、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封城、或只是單純珍惜待在家裡的獨處/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在擁有隱私的環境,他們也許感到最自在,能徹底解放自己,進而讓創作慾自由馳騁於各種平行宇宙之中。

▼ 書本訊息置於文末

 


 

熟悉場景幕後的弔詭:《Dream Moons》

© Yurian Quintanas Nobel
© Yurian Quintanas Nobel

Yurian Quintanas Nobel 喜好透過攝影,嘗試探索事物背面看似隱藏於無形的謎樣特質。《Dream Moons》是他從 2015 到 2020 年執行的攝影計畫,裡頭的每一張照片都在他家四面牆壁之內拍攝,尋常的光景在他的注目之下越顯撲朔迷離。「我的房子好像一座迷宮,一個沒有人能進入的隱蔽避難所⋯⋯我來回穿越這些走廊,每天上下那些階梯,卻始終無法到達出口。」

© Yurian Quintanas Nobel
© Yurian Quintanas Nobel

從第一人稱視角出發,Nobel 嘗試捕捉熟悉的場域裡所發生的多場詭異的夢境,也許有點像我們盯著一個字看很久以後,它突然間看來支離破碎、面目全非,書中一幅幅作品似乎傳達著同種調性的游離感。

© Yurian Quintanas Nobel
© Yurian Quintanas Nobel

《Dream Moons》中,「家」承裝著居住者的心理狀態,房間四壁之上彷彿投放著居住者的情緒活動。Nobel 的想像之家不存在任何保護機制,每一個轉角都潛藏著新的體悟和感觸,就算情況時而令人費解。他的這趟旅途中,一切都非常詭異,已知的事實在畫面中崩解,轉瞬之間觀者已經被轉植入新的時空。

© Yurian Quintanas Nobel
© Yurian Quintanas Nobel

2020 疫情年,許多城市面臨封城,家家戶戶被迫需要長時間待在家,日復一日正面凝視自己看似熟悉的周遭環境。Nobel 這項原已經耗時五年的系列作品在普羅大眾進行居家隔離的日子裡,意外地被披上新一層濾鏡。

© Yurian Quintanas Nobel
© Yurian Quintanas Nobel

 


 

象徵母職拉扯的易碎雕塑:《Pillars of Home》

© Csilla Klenyanszki
© Csilla Klenyanszki

在《Pillars of Home》裡,母職暫時被轉化為一場遊戲:被限縮的時間、所背負的責任、轉換中的身分意識所產生的各種緊繃心神,透過關愛、韌性、耐心被 hold 住在一塊。初為人母的視覺藝術家 Csilla Klenyanszki 趁著兒子 30 分鐘的午休時間進行創作。在那個空檔,整個家──包含客廳、廚房、臥房和階梯──都瞬間變成 Klenyanszki 的工作室。她利用家裡隨機找到的物件,從地面疊起 98 座柱狀即興雕塑,在被壓縮的時間和空間中,呈現無畏又精彩的變通結果。

© Csilla Klenyanszki
© Csilla Klenyanszki

這些雕塑能夠獨立平衡,唯一的侷限框架只有天花板和門框。堆疊出來的物體能彼此依靠,但這些脆弱的構造隨時都有可能被摧毀。如果雕塑墜毀,作品非但失敗、玻璃破落滿地,還會把休息中的兒子吵醒,縮短這段得來不易的創作空檔。

© Csilla Klenyanszki
© Csilla Klenyanszki

《Pillars of Home》不僅是 Klenyanszki 的創作小品集,也是正視專屬於母職兩難窘境的機會。一個母親該如何平衡她的所有優先事項呢?工作、孩子、親情、愛情,這似乎是一個永無止盡的雜耍演出。

© Csilla Klenyanszki
© Csilla Klenyanszki

 


 

悶壞卻靈感乍洩的自己:《Cabin Fever》

© Katie Burnett
© Katie Burnett

幽居病(Cabin Fever)意指一個人或一群人被長時間困在一個偏僻的地方或密閉的房間中,漸漸產生令人痛苦的幽閉恐懼、煩躁,或不安。慢長的封城,Katie Burnett 拿起相機面對自己,身體當成畫布,用家中觸手可及的日常用品,直覺性地「玩樂」,釋放自己無處宣洩的創造欲。Burnett 在侷限中大膽地實驗嘗試,《Cabin Fever》也許對他來說是一件極具儀式感的行動。

© Katie Burnett
© Katie Burnett

書中作品構圖活用各種巧思。Burnett 運用自己的軀體及身邊元件創造一幅幅細膩的影像雕塑,在溫度彷彿身體發起燒來的大熱天,運用超高對比的光影,在運用裁切、縮放,製造充滿細節、構圖特殊,必須仔細玩味才能漸漸探測全貌的畫面。圓圈意象貫穿全書:運用橡皮筋、塑膠動動眼,在身上用細小的筆刷塗抹、或用模具在皮膚上刻壓出大量小圓圈,彷彿將 cabin fever 的心理病症視覺化於皮膚之上。

© Katie Burnett
© Katie Burnett

沐浴乳搓洗而出的微細肥皂泡、被吹起的玩具泡泡球也是重複出現的影像元件之一。Burnett 在創作自述中提到,那些泡泡對他而言是一個與外界連結的象徵。一顆一顆泡泡能夠隨著風旅行,肥皂水包裹著的自己家的空氣像外飛散,被困於房間四壁的日子,泡泡是一個承載希望的浪漫精神寄託。

© Katie Burnett
© Katie Burnett

書中收錄的許多幅作品也傳達著強烈的性暗示,手指強硬地伸入水果的果肉裡、運用檸檬和其突起的構造堆疊出豐滿的女體意象,雙腿間夾著蜿蜒的水管⋯⋯似乎也投射出一種渴望親密接觸的情緒。

© Katie Burnett
© Katie Burnett

 


 

五彩繽紛的老家餐桌:《STILL LIFE》

© 題府基之
© 題府基之

日本攝影師題府基之擅長透過閃燈隨拍捕捉居家生活,把人們的注意力聚集在同時熟悉又陌生、幽默又單調的日常風景上。
《STILL LIFE》以題府基之的老家為舞台,攝影則在餐桌上進行。母親的料理、超市購入的食品、零食多彩的包裝、散落於桌上的日用品⋯⋯它們之間毫無秩序的合奏,就像是家人所演奏出的不諧和音調,在閃光燈俯瞰拍攝下散發出幾何形狀的色塊,迷惑了觀者的目光。在一陣目眩神迷之際,透過家常菜包裝上的賞味期限標籤,將觀者拉回現實。餐桌攝影孕育出屬於餐桌的日記元素,成為一幅關於日本秩序與混亂並存的新型態靜物畫。

© 題府基之
© 題府基之

超近距離拍攝餐桌上吃剩日清泡麵湯頭表層的辣油浮沫、超市特價時購入的 10 倍增量紫蘇鰹魚醃蒜頭、用湯匙挖吃到一半的鮮奶油草莓海綿蛋糕、被亂扔在桌上的水費收據、便利商店衝動購入的情色書刊⋯⋯有時候家裡有煮飯,桌上就有一些簡易料理,例如豆芽菜炒肉片、咖哩、被番茄醬畫了鬼畫符的蛋包飯、煎鮭魚、燙青菜⋯⋯其他餐方便起見則吃著超市熟食區的天婦羅便當、特價花壽司、以及包裝顏色光彩奪目,各種卡通人物所代言的鹹甜零食。每餐這張桌上都有新的主角,唯一不變的只有作為背景的草木花紋塑膠桌巾。高色彩飽和度的一幅幅照片不僅是繁瑣生活的紀錄,也是透露家人凝聚在餐桌邊吃飯的窩心縮影。

© 題府基之
© 題府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