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知影:談攝影書的後味

文/李岳凌

本文是從攝影創作者的角度,來分享純粹私人的閱讀取向。

我最喜歡的攝影書,是那種 m̄ tsai-iánn tī-leh tshòng siánn 毋知影佇咧創啥,被一種「正體不明」打到的感覺,但卻越翻卻越覺得厲害,極少數的攝影書。

從作者自現實抓取的瞬間切片之單張照片開始,經過編輯與組織,以書的物理形式賦予形體,最終形成隱喻性的敘事結構。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凝視並思考以上每個環節,反覆凝視與感受,並分析自身的感受從何而來、為何而來,其實就是在學習攝影——亦是在學習觀看。

而所謂經典,必須要能挑戰讀者,耐人咀嚼,而且能拓展讀者對攝影的認知層次。這閱讀過程會就像是聽爵士樂一般,你必須預測接著會發生甚麼事,翻頁後下一張照片再次超出你的預期,但整體又無比的合理。

在我心目中,符合此一標準的兩本書是:

  • Miguel Rio Branco -《Silent Book》
  • 藤岡亜弥 -《私は眠らない》

這兩位作者都做到了這件事:不以文字說明或議題取向,純粹靠影像魅力與攝影書的整體構成,讓讀者自然湧現出原本照片中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有強烈存在感的隱喻和共感敘事。那既是紀實,也是紀虛。

閱讀攝影書時的一些提醒:

第一次閱讀攝影書時,只是不帶預設的觀看。先將自己想要「分析」的意圖拿掉,注意自己有了甚麼感覺?你可能對這些感覺無法快速地分類與命名,只要察覺自己的目光會被甚麼吸引,會想到甚麼即可。其後的反覆閱讀,才試著將這感覺記下來,再度去思考「作者是怎麼樣做到的?」在進入以下內容以前,請先細細看過翻頁影片,也別將我的個人看法的視為唯一詮釋。

 

Miguel Rio Branco -《Silent Book》

拳手的晃動身影、疤痕、羔羊、貧窮、妓女、墓地、破敗的天主教堂……整本書除了標題之外,沒有其他文字說明,但我們仍能在每張照片感受到拉丁美洲濃重的暴力與死亡氣息,一種殘破的美感。在濃重顏色表象的背後,能感受到土地上發生過的悲慘歷史,天主教信仰的崇高感,以及原始生命力量之強悍。

作者 Miguel Rio Branco 凝煉的個人視覺風格,常有以下幾個特徵:極端逼近的局部特寫、色調常是濃重單色的高對比光線、採所謂 Dutch Angle 傾斜角度營造出戲劇感。構圖上,他也常大膽地將視覺重心放在畫框邊緣。他的對焦與快門選擇,完全不在乎是否準焦或晃動,是在尋常觀看距離後的再更靠近一步的逼視。

在編排上的視覺與寓意,左右關連、前後頁接續,整體結構如拼圖般緊密。值得一提的是在三連開頁面所營造出的高潮點,讀者會先看到兩張,打開後三張一起看,翻頁後折回又看到另外兩張的配對,皆有其用心之處。而這編排,並不是作者按下快門時的有心經營的意圖,而是在編輯過程中反覆再看,嘗試並置,才能使照片共鳴。

在經過了層層意象堆疊後,我們到了這張仰視著拳手的這張,這個角度與表情,不禁令人直觀聯想到被釘上十字架、為世人承擔苦難的那位。Miguel 拍的只是拳手,但他所指的卻是其後更大的存在,像在訴說著:生命無法脫離苦難,而美從其裂隙中綻放。也無怪乎 Martin Parr 與 Gerry Badger 在 The Photobook: A History Volume II 給予如此高的評價

藤岡亜弥 -《私は眠らない》

老實說,這本書並不好消化,光是封面照如真人尺寸的頭頂照片就有點駭人。讀者若是草草翻過此書,可能很難體會其中含意與感情。亜弥さん用底片悶悶的色調,訴說著故里的風景、家中日常、老人的枯槁、母親身為照護者滿佈皺紋的手與凝視遠方的背影。

無論是切割畫面式的構圖,或是直覺性的反射,亜弥さん的快門是極鬆的,感覺她有一丁點的可能性隨即反射性按下快門,無須講究;但若要講究時,也能做到精準的出格構圖。在編輯上,是日本人最擅長的以景敘情,而那情緒是潛藏在一層薄幕之後。往往是在風景照片後,接續著家中母親照護著老人的視角,但卻從未揭露過母親的表情。大多數的照片是左右對頁,而在整體節奏重拍時,則會以右頁單張強調之。比如說我們在一連串較為靜態之後的照片,來到了這個序列,這個靜與動的對比,讓人感受到母親身為長期照護者的艱辛與無奈。

整本書中最精彩也最具文學性的段落,是從中段起,用了四個對頁共六張照片對衰老長輩的極端逼視;再接著母親在石頭上搖著呼拉圈;再用了四個對頁共八張照片,看似遠眺著某棟建物;再接著蒼白如蠟、舉在病床的一隻手;再接到母親搖著呼拉圈與一株枯樹的影子。無須說明,但讀者已感受到親人的逝去。

原來那八張遠眺的建物,是亜弥さん徘徊在照護院所的眼神,也正似母親搖著呼拉圈的軌道一般,令讀者也被牽引到母女倆人擔心著長輩、且無能為力的心情。此時,再回頭看媽媽在石頭上搖著呼拉圈的照片時,單張的意義被整體敘事全然改變。亜弥さん做到了「我拍的是這個,但我想說的是……」,那個……的部分,即是讀者需要主動努力玩味出的濃郁且複雜的共感。

詩意的凝視

行文至此,我想引用詩人朋友吳俞萱的一段詩句作為總結:

練習單刀直入地一看再看
棄絕經驗和判斷的殘渣去一看再看

恍若第一次看見文字、符號和影像那樣
忍不住在心上臨摹每一個細節

於是,來到面前的每一個作品都會慢慢自我揭露
教我們如何閱讀它們自身

不急著投射已知的事物和情感
不拒絕作品以新而模糊的語言對我們開口。

是的,無論是閱讀攝影書或按下快門的一瞬之前,請先歸零自己的預設或思考。在心裡騰一片空間給未知,觀察並尊敬自己的直覺反應,也記得要回頭一看再看。久而久之,就能夠培養出對好攝影的認知與品味,也相信你必定會更喜歡攝影書,更喜歡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