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世界難民日:那些受難的身軀裡面──堅韌的生命力仍兀自綻放

i saw the air fly © sirkhane DARKROOM
i saw the air fly © sirkhane DARKROOM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 (UNHCR) 統計,截至 2022 年五月,全球有 1.1 億人因戰爭、天災、性別、種族等因素而被迫離開家園,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這些大家口中廣義的「難民」,各自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面貌與信念;在苦難之中,他們保有毅力和勇氣,努力重建生活。

為紀念 1951 年通過的《難民地位公約》50 周年,世界難民日於 2001 年 6 月 20 日首次舉辦,期望能喚起大眾對難民困境的意識,並串連國際共同解決難民人權問題。

本文中四位攝影師以不同的方式詮釋對難民議題的關注;有別於簡單粗暴的直視,他們以溫柔內斂的拍攝手法,收起難民既定的悲苦形象,召喚受難肉體下堅韌的生命力。

 

沙漠裡看見生機

Rooted © Henk Wildschut
Rooted © Henk Wildschut
Rooted © Henk Wildschut
Rooted © Henk Wildschut

十年前,當荷蘭攝影師 Henk Wildschut 抵達位於利比亞與突尼斯邊界、由聯合國建造的舒沙(Choucha)難民營時,他意外發現單色沙漠和標準化帳篷之外的奇特風景。儘管那些植物粗枝濫造,看似隨意栽種,生長在塑膠桶或破錫罐裡,卻被人精心照料,因而得以在險峻的沙漠環境裡生存;而當他向聯合國的員工問起,他們卻毫無頭緒。「什麼花園?我們從未注意到過。」

盆栽和微型花園、一手可掬的幾顆種子,奮力在稀薄的土壤裡蟄伏生長。有些住民甚至為了圈出一方屬於自己的天地,長途跋涉用破舊的圍籬打造據點,植物之於他們已不是百無聊賴生活中的調劑,這些植栽更成了居民們對於平凡生活最低限度的嚮往。Wildschut 在突尼西亞、約旦與黎巴嫩等地的難民營進行拍攝,講述這些園丁們舉步維艱的生活,如同那些盆栽,失根的人們只能在異國土地落腳,不知何時才能歸返故鄉。

與傳統描繪難民的紀實攝影不同,Wildschut 的作品很少涉及人物肖像,而是聚焦在流浪者生活與居住的空間樣貌。作為他關注難民與移民者生活的三部曲最終章,《Rooted》將鏡頭對準了難民營裡的植物和小花園,藉由被栽種於此,在無家可歸的生活中充當希望、慰藉與尊嚴的象徵。

Rooted © Henk Wildschut
Rooted © Henk Wildschut
Rooted © Henk Wildschut
Rooted © Henk Wildschut
Rooted © Henk Wildschut
Rooted © Henk Wildschut
Rooted © Henk Wildschut
Rooted © Henk Wildschut

 

難民營裡孩子們的拍照遊戲

i saw the air fly © sirkhane DARKROOM
i saw the air fly © sirkhane DARKROOM
i saw the air fly © sirkhane DARKROOM
i saw the air fly © sirkhane DARKROOM

「在土耳其東南部距離敘利亞邊境僅幾公里的馬爾丁城中,土耳其庫爾德人和敘利亞庫爾德人一起生活在難民營裡,他們沒有交流,他們是說同一種語言的陌生人。在那一刻,我想到了個方法:用攝影為不同族群搭建溝通的橋樑。」

同樣身為敘利亞難民,在非營利組織擔任攝影師的 Serbest Salih 深信攝影是一門療癒人心的共通語言,於是決定為來自敘利亞、伊拉克等國的難民兒童們成立移動式暗房 「sirkhane DARKROOM」;根據其字根字首的意義,這座暗房也稱為「社會馬戲團學校」,一個結合遊玩、實驗與教育意義的組織。

暗房在村落間巡迴,Salih 鼓勵孩童拍照、顯影,接著印出作品;孩童們將拍照視為一種新奇的玩法,也作為一種理解周遭世界的途徑。隨著孩子們恣意跑跳、遊戲與探索,影像有時顛倒歪曲、有時超越觀景窗,躍動感與童趣漫在空氣間;唯獨偶然間捕捉到飛過畫面邊緣的戰鬥機,才叫人重新意識到戰事近在咫尺。

在這群孩童們共同創作的《i saw the air fly》中,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化為一匹無垠布幕,襯著小小攝影師們自導自演的幻夢,在裡頭他們擁有自由和幸福;同時也彷彿一冊證物,見證想像力蘊含的無窮韌性、攝影的療癒力量,以及童年時代特有的澄澈目光。

i saw the air fly © sirkhane DARKROOM
i saw the air fly © sirkhane DARKROOM
i saw the air fly © sirkhane DARKROOM
i saw the air fly © sirkhane DARKROOM
i saw the air fly © sirkhane DARKROOM
i saw the air fly © sirkhane DARKROOM
i saw the air fly © sirkhane DARKROOM
i saw the air fly © sirkhane DARKROOM

 

熱顯影下的難民聚落

The Castle © Richard Mosse
The Castle © Richard Mosse

「熱成像相機有聚焦人像的驚人能力,從而創造非常真實的時刻,被拍攝物件完全沒有自我意識。因此,我們能獲得某種程度的溫柔意象,一種我在人像攝影中從未見到的親密感。我認為這種方式除去了攝影的侵擾性,你無法確定影像裡的人是誰,只能看到他們的熱能影像。」——Richard Mosse

缺乏燈光參與、也無需底片和色彩感應裝置,攝影集《The Castle》中一幅幅影像完全通過感知溫度變化而攝下;襯著漆黑背景,當中恍若發光的身影去除了面部特徵,彷彿失去了人類的特質。愛爾蘭攝影師 Richard Mosse 以軍用熱像儀,將鏡頭帶往不曾止息的歐洲移民危機,而原先應用於戰地掌握敵軍動態、遠端監視邊境的熱顯影技術,也正是政府與社會看向難民的同等視角。

聚焦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難民人口,Mosse 從高海拔地區,遠距拍攝難民營地中鄰近的公共基礎設施,並記錄所有與之聯繫、抑或脫離的聚落型態;這些原始素材被切割為數百個單獨的構圖,接著以網格進行數位疊合,最終集結為熱圖呈現。

猶如時間和空間的切片,《The Castle》分為二十八個場域,透過序列圖像、特寫畫面到展開全景圖,循序凸顯了難民營受各種隱藏、監管、邊緣化和軍事化途徑,而導致群聚或流離等現象。

Richard Mosse
Richard Mosse
Richard Mosse
Richard Mosse
Richard Mosse
Richard Mosse

 

在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鏡頭底下

Human Archipelago (2021) © Fazal Sheikh
Human Archipelago (2021) © Fazal Sheikh
Human Archipelago (2021) © Fazal Sheikh
Human Archipelago (2021) © Fazal Sheikh

「我是誰?」、「我究竟是哪一國人?」、「我的國家不承認我該怎麼辦?」

在許多國家的政治氛圍中,充滿意識形態的分化、鬥爭和抗議行動,衝突底下,有一群人生活於苦難之中──他們正在對抗的是整個國家政權對他們的歧視與排擠。

二十多年來,美國攝影師 Fazal Sheikh 前往在阿富汗、印度、非洲、南美、中東、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等國拜訪那些被國家邊陲化、流離失所的人們。秉持著人道主義,他不刻意捕捉血腥殘暴的衝突場面,而是透過攝影,讓一雙雙失根、迷茫的眼神穿過觀景窗,來到更多人的面前,向眾人宣吿當今社會中益發嚴重的分化問題。

《Human Archipelago (2021)》邀來擁有作家、攝影師雙重身分的 Teju Cole 為 Fazal Sheikh 拍攝的影像創作相應的短文,其中包含多種視角的敘事方式,試圖拆解地球上每一種角色應肩負的道德責任;亦能從圖文相應的線索中,察覺歷史演進下,政治分裂為造成今日眾多人口流離失所局面的罪魁禍首。

「我們應該展開一場對話,談論人們彼此應互相承擔的責任,無論種族、信仰、性別與國籍,人人皆平等⋯⋯我們將這本書命名為『Human Archipelago』,強調著人類的相互依賴性,如同一種島鏈,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必須串連起來才得以強大。」

Human Archipelago (2021) © Fazal Sheikh
Human Archipelago (2021) © Fazal Sheikh
Human Archipelago (2021) © Fazal Sheikh
Human Archipelago (2021) © Fazal Sheik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