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依字母序列出《Make Believe》中的每一幅作品名稱,就會發現它們用一派天真的口吻鋪展一冊如詩的詭計——當然,瑞典視覺藝術家 Erik Johansson 八成沒有吟藏頭詩的玩興,但如果單純把非比尋常的奇景和題目視為巧合,絕對會錯過他為了攝影而天馬行空地製造的非凡樂趣。

從「恍然如家的地方 / A Place Like Home」(錯視效果讓影像的上下部形同莫比烏斯環,仰賴彼此來證明自身的真實性,卻又自相矛盾)、「我們只擁有此刻 / All We Have is Now」(一對男女在礁岩上用力相擁,彷彿魚尾的兩抹色彩沿著岩石迤邐入水),接續到「舒適圈 / Comfort Zone」(迷你溫室在荒野間泛起溫暖色澤,女孩蜷縮著過大的身驅雅興坐困其中),再到「我們十分重視您的意見 / Your Opinion is Important to Us」(持發言單的人們魚貫爬上高台面對大得離奇的擴音器,準備向一尊自備棉花棍的巨無霸耳朵雕像發表意見),"Make believe" 的詞性能動能靜,還能客觀地形容事件,除了帶有想像的意味,也可以假裝某件事物的價值更勝其實,或指涉贗品模仿真跡的企圖。

問題是,誰能一口定義「何者為真」?在機器協助或直接造假的技術未臻成熟前,世人多年來都對「相片是如實呈現所見所聞的工具」深信不疑,那麼,攝影師是否有可能蓄意利用這項共識,將某種明明不可能發生的情況在視覺上「弄假成真」?假如確實可行,如此一弄又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懷著拆招的旺盛野心和創意,Johansson 的第三本書《Make Believe》從紙質到品質都精緻空前,不只囊括他未曾發表過的全新影像,也從過去 15 年來積累的作品中精選歷久彌新的得意之作,連同不為人知的手稿及造像幕後實錄,一起成就至今值得收藏的完整出版品。

Erik Johansson 生於 1985 年,現居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憑精心打造道具並縫合多張相片以創造超現實世界的風格而聞名;與其說他試圖以攝影捕捉特定的瞬間,其獨特手法反而更接近構築、隱喻某種念頭或現象。Johansson 的創作活動以個人計畫及展覽為主,只要有相機在手,一旦發動想像力,他就能造就一篇栩栩如生的視覺故事,即使當中包含看似逸脱常理的元素也無妨——歸根究柢,他的作品宗旨正是解決「化不可能為可能」這道有趣的難題。

限時活動:2024 日本藝術書展特賣活動

Related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