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捕捉彷彿在向日本人傾訴著什麼的感情充沛的瞬間。在反覆訪問中國的過程中,我發現中國人的表情,尤其是年輕人的表情在逐漸變得明媚。那種坦率的開朗,讓人覺得無論如何都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每次訪問中國,我都會一如既往堅持拍攝以生活為主的照片,因為我想把那些獨屬於當下的姿態和表情傳達出來。」── 木村伊兵衛

有些人或許是從「木村伊兵衛獎」得知這位日本現代攝影史上最重要攝影師的名字。1901 年出生於東京,木村伊兵衛是在「暗箱」全畫幅相機為主流的時期,第一個使用 35mm 小型相機、以自由的新視角捕捉人物的攝影師。他以徠卡相機拍攝毫無刻意之感的快照,徹底改變了繪畫風格的表達方式,成為了肖像攝影的先驅者,被譽作「日本的布列松」、「徠卡之神」。

身為日本攝影家協會第一任主席,木村在 1956 年與川端康成、谷崎潤一郎、梅原龍三郎等人一起成立日中文化交流協會。自 1963 年他以訪華日本攝影家代表團團長身份前往中國,又在 1964 年、1965 年、1971 年和 1973 年,共五次走訪中國進行拍攝,足跡遍達北京、上海、蘇州、杭州、廣州、長沙、延安、西安和洛陽,記錄下當時中國人民的生活風景,結集為《中國の旅》;然而,木村沒能等到這本攝影集的出版──他在作品發表的兩個月前離世。

「他只按一到兩個快門。而且非常自然,總是非常接近於一個好的位置。這確實是一個天賜的才能。去年(1973年)我陪同他到中國,第一次看到木村伊兵衛的攝影技術。他與人民融為一體,從普通人的角度看東西,並記錄下來。從頭到尾,他的這個眼神從未改變。這裡沒有任何一個政治宣傳或者被扭曲變形的中國。」篠山紀信曾對此書寫下如此評論。

經過近五十年的時間,《木村伊兵衛:中國の旅》在其誕辰 120 週年之際復刻出版,當中收錄攝影師所著之後記,以及時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中島健藏特別撰寫的文章〈木村伊兵衛的側臉〉。本書保留平面設計師原弘的獨特字體和設計風格,並特邀木村伊兵衛的弟子、曾一同前往中國拍攝的攝影師田沼武能擔當監製。192 幅珍貴的原稿,歷經數月的掃描工程和色彩校正,以中日雙語的形式還原木村以鏡頭展示的熱情與凝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