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器輕佻開路,人人踩著鼓機製造的節奏狂熱舞進, 19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間,竹之子族聚集在原宿街頭,全身上下的色彩鮮豔得離奇、衣褲剪裁也誇張無比,當 YMO 電子樂神曲〈Rydeen〉從手提卡式錄音機轟然炸出來,整條奧林匹克路瞬間變成迪斯可舞廳。

起先,竹之子的名字源自一間叫「竹之子精品店」的流行服飾店,久而久之,竹之子族開始自行製作服裝、設計舞步,為了從人群中脫穎而出,青春的靈魂無不全力展現自我。一路發展到 1981 年高峰時期,甚至有報紙記載「竹之子族團體數破百,總人數達到四千,在一旁跳舞的搖滾族也有三千,單日觀眾數更多達十萬」。

1979 到 1982 那些年間,每逢星期日,日本攝影師渋谷典子便前往原宿步行者天國拍攝竹之子族。鑽過人潮,貼到音牆前線,她毫不保留地從極其寫實的視角攫取時代,連人帶情境一起抓拍,有時候近到連腰上名牌、臉上的圖騰都一清二楚,少女指尖的菸霧幾乎要竄進眼睛。

「這場激烈現象的影響非常深遠,遠遠超越了時尚與習俗層面,而《竹の子族》不但把特定的都市文化狀態記錄下來,而且呈現得精采絕倫,」渋谷典子的昔日師父、後來成為 CAMP Gallery 夥伴的森山大道盛讚她:「不僅是個真正的攝影師,也極度擅長洞察他人。」

《竹の子族》的書封外觀一絲色彩也沒有,一掀開來,印在黑紙上的繽紛快照旋即穿越時空射出來,鮮明地道盡竹之子族的樂觀狂放、想像力和時尚態度,那股單純的酷勁生於時代,也造就了再也複製不了的一代傳奇。

儘管風潮沒落後,無論是舞團或圍觀的群眾都漸漸凋零,遊客特地朝聖、海內外媒體蜂擁來採訪的盛況終究不再,但原宿的街頭表演風景仍持續到 1989 年。「因為竹之子族、搖滾族加上熱情觀眾的關係,整個區域當年的能量都非常澎湃。」渋谷典子在《竹の子族》中寫道:「我很高興能透過這本攝影集,讓人們知道在 80 年代的日本,曾有這樣一群閃閃發亮的年輕人。」

渋谷典子於 1953 年生於日本山形縣酒田市,1974 年自東京寫真大學短期大學部(東京工藝大學前身)畢業後進入東芝寫真用品株式會社工作,同時在 WORKSHOP 攝影學校師承東松照明、森山大道,兩年後決定離職,加入全日本最早的獨立攝影藝廊 CAMP Gallery 並成為第一位女性成員,從此展開自由攝影師生涯。渋谷典子喜愛深入街頭與人群中快拍,靈活的風格揉合濃郁正片色調,將年輕人的渾身熱情與無常的氣息一起凝結成像;另一方面,以劇照師身分活躍近 20 年的她拍遍北野武、高倉健、吉永小百合、三船敏郎、真田廣之、廣末涼子等巨星的幕前幕後,並集結成《映画の人びと》一書;主要攝影展包括《若者》、《新宿日記》、《竹の子族》、《原宿1980》、《中上健次》等,作品亦散見於《相機每日》、《朝日相機》、《每日圖輯》、《攝影時代》⋯⋯等攝影雜誌。

限時活動:2025 街頭攝影書 特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