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不變的日常,也是一種自由:電影《我的完美日常》的美好生活哲學
一部拍攝枯燥日常的電影,為何能拿到有日本奧斯卡之稱的日本電影學院獎?德國當代電影大師文·溫德斯(Wim Wenders)的最新作品《我的完美日常》,一反主流電影的刺激奇觀,講述一位公廁清潔工的平凡生活,片中幾乎沒有戲劇衝突,卻讓許多人熱淚盈眶,原因在於它傳達了美好日常的可能,一種使人心靈富足的生活哲學。
電影中,由日本影帝役所廣司飾演的主角平山,在東京過著簡單樸實的日子,每天定時起床出門,走同樣路線上班,吃著同樣的午餐,欣賞同一棵樹,一切都普通到不行,但在溫德斯的鏡頭下,卻散發出詩意與禪意之美。
「這部電影的精神在於每件事幾乎都是神聖的,」他說。「這就是他看待一切的方式。」
成為幸福的人
日復一日的生活,每天看似一成不變,卻有細微的不同。陌生的行人,上班途中的街景,空中的飛鳥,規律生活中的細小變化,平山總能敏銳察覺。溫德斯指出,如果只是將重複當作一種循環,就會淪為它的奴隸,但若能全然活在當下,則每一天都獨一無二,每一天都是生命中的第一天。
「例行公事經常帶有負面的聯想,那是你不想去做、被迫去做的事,」但當生活被建立出結構和框架,其實不是壞事。「你越接受結構和例行公事,就越能成為一個自由的人,並在框架中感到快樂。如果你能將例行公事變成某種儀式感,它甚至能成為某種幾乎神聖的、獨一無二的東西。」
而這樣的主角形象,其實是受日本職人啟發。「我認識的日本職人,他們會用木頭或黏土做一些很簡單的工作,但他們非常滿足,他們是我這輩子遇過最幸福的人之一。」在溫德斯看來,幸福的秘訣不是偉大的成就,而是全心投入每件事,即使旁人並不在意,就像平山總是將馬桶擦到乾淨得發亮。
幸福除了來自用心投入,也來自極簡的物質需求。住在狹小的公寓裡,沒有太多科技產品,一台底片相機和卡式錄音機,就能完成平山所有的需求,這樣一個低物慾的角色,正是溫德斯對理想社會的投射。「這顯然有點烏托邦,但我想展現這種擁有更少但更幸福的理念。」
對生活周遭的細膩感受,也是幸福感的來源之一。平山經常留意陽光穿過樹縫的流瀉光影,日語稱作「木漏れ日」,由於每片樹葉和每束光都不相同,樹影也永遠變幻無常,正如我們的生活,每一瞬間都因稍縱即逝和偶然的相遇,而顯得格外珍貴,帶有一期一會的侘寂之美。
東京公廁計畫
《我的完美日常》最初誕生於 2020 年發起的「東京公廁計畫」(The Tokyo Toilet),目的是為 17 間由頂尖建築師在澀谷設計的公廁拍攝宣傳片,以改善大眾對公廁的負面印象。在實際走訪這些公廁後,溫德斯雀躍不已,他著迷於它們的公共福祉,以及純粹的建築之美。「這些公廁實在美得令人心碎。」
隨著電影主角穿梭在東京的公廁,每一間都如藝術品般令人驚嘆。在《我的完美日常》的唯美構圖、自然光線以及都市攝影下,它們超越了廁所的功能性,為電影帶來一種內在而夢幻的視覺美學。「它們看起來更像是廟宇,而不是廁所,我喜歡與它們所連結的『藝術』概念。」
《The Tokyo Toilet Book》完整收錄「東京公廁計畫」中的 17 間質感公共廁所,分別出自安藤忠雄、伊東豐雄、隈研吾等世界知名建築師之手,在攝影師高橋ヨーコ的鏡頭下,化為一冊精巧小書,透過地圖指引和建築師介紹,定格下這些迷人的東京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