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真正的樂趣,是製造證據:幽默攝影大師 Martin Parr 的荒誕旅遊照片

The Leaning Tower, Pisa, Italy, 1990
The Leaning Tower, Pisa, Italy, 1990

「我其實一直在拍那些『追求娛樂者』,閒暇時光中追逐快樂的人。」—— Martin Parr

英國攝影大師 Martin Parr,曾任馬格蘭攝影通訊社主席。作品帶有詼諧媚俗的風格,經常使用特寫鏡頭及飽和的色彩,荒誕不經的瞬間,帶有網路迷因的惡趣味,隱隱藏著對現代社會的批判;娛樂、消費與傳播,是他特別關注的主題。

《Small World》作為他最知名的攝影系列之一, 以幽默且諷刺的風格,顛覆了傳統旅行攝影的邏輯:拍攝正在拍照的人。旅行者自成一個小小世界,一個被物慾和消費文化所支配的世界,那些懷抱著對於奇觀和異己永不滿足的渴望,即便是在 30 年前所拍下,在社群媒體崛起的現今,批判的力道更甚以往。

「我不斷探索的基本事物是地方的神話與現實之間的區別。」他以親密、諷刺的視角拍攝中產階級的生活,採用近乎人類學式的方法,以接近但不介入的距離呈現中產階級的面貌,同時也是少數能引人深思,又能引人發笑的攝影師。

「你不必去追逐幽默。人們本來就是有趣的,就在你的周圍⋯⋯你只需要記錄它。」他說。

The Golden Temple, Kyoto, Japan, 1993
The Golden Temple, Kyoto, Japan, 1993
American Dream Park, Shanghai, China, 1997
American Dream Park, Shanghai, China, 1997

旅遊就是變成笨蛋的過程

身為一位必須遊走各地的紀實攝影師,對 Martin Parr 來說,旅行一直是工作的一部份。「我不是在旅行,就是在旅行的路上。」他造訪過的景點不計其數,足跡遍及全世界,包括埃及金字塔、日本金閣寺、美國大峽谷、西班牙聖家堂、秘魯馬丘比丘等;但從 80 年代開始,隨著小型隨身相機的普及,他發現每當他在旅遊景點按下快門,總會有成群結隊的遊客擋在鏡頭前,等著拍照和被拍照。

「這些年的旅行中,遊客拍照的方式確實發生了變化。在我開始拍攝『旅行者是如何拍旅行照』這個主題時,很多人都只是在地標性景點前拍一張照片,然後趕緊奔向下一個景點⋯⋯沒有人真的關注眼前的美景,大家都只是一味地拍拍拍,他們想拍照的衝動是如此地難以抑制,旅行的記錄反而毀了一段旅程。」

Machu Picchu, Peru, 2008
Machu Picchu, Peru, 2008
Venice, Italy, 2005
Venice, Italy, 2005

從 1987 年開始,這份「拍攝遊客拍照」的攝影計畫持續了 8 年,不同於早期的黑白攝影風格,都是以彩色底片拍攝,如同他同樣以遊客為主題的前作《最後的度假勝地(The Last Resort)》。該系列描繪英國紐布萊頓的海灘風光,拍下工人階級的殘破現實,也是他最早的成名作。Parr 認為,海灘之於英國人,就像街頭之於美國人一樣,是一個永不落幕的舞台:「它有著恰到好處的猶豫、色彩和樂觀的元素,你能在那裡找到現代英國人生活中所有的矛盾。」

這份對「現代人生活的矛盾」的關注,實際上正是 Parr 作品的核心精神,只是以更荒誕的型態展現出來。在這些充滿矛盾的畫面中,遊客成為了景點的一部份,比起真實的風景,紀念品反而更受人愛戴;當旅遊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得照片或紀念物,旅遊的意義便不在於旅遊本身,而是製造證據,曾經存在於某時某地的證明。

The Louvre, Paris, France, 2012
The Louvre, Paris, France, 2012
Kleine Scheidegg, Switzerland, 1990
Kleine Scheidegg, Switzerland, 1990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日,旅遊這件事確實徹底改變了,也愈來愈脫序和標準化。在《Small World》的序文中,英國作家 Geoff Dyer 認為這系列以一種隱晦而溫和的方式,呼應了後現代主義作家 Don DeLillo 的觀點:

「旅遊就是變成笨蛋的過程。別人希望你是笨蛋。旅遊國度的一切都是為笨蛋遊客量身定做的。你會茫然的亂逛,眯著眼睛看地圖。你不知道如何跟當地人溝通,不知道路線,貨幣的價值,該吃什麼或怎麼吃,甚至不知道時間。成為笨蛋就是旅遊的模式、標準和常態。」

Ocean Dome, Miyazaki, Japan, 1996
Ocean Dome, Miyazaki, Japan, 1996

來自另一個星球的攝影師

身為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成員之一,Martin Parr 的存在顯得格格不入。在過去一個世紀,馬格蘭以紀錄戰爭和人類史實的嚴肅黑白攝影聞名,而 Parr 的作品,那些色彩鮮豔、戲謔而庸俗的日常風景,不斷挑戰著紀實攝影的偉大傳統——儘管他曾擔任馬格蘭的主席之位,一個在西方攝影界幾乎封頂的榮譽。

「我的作品與馬格蘭仍在追求的『關心人類』的攝影完全不相符,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在他 1994 年正式加入馬格蘭前,曾有一半成員否決他的加入,發表公開信強力反對,甚至被攝影大師布列松視為「從另一個星球來的」。比起傳統紀實攝影的題材,Parr 以較少人關注的中產階級作為拍攝對象,他稱之為「追求娛樂者」,無論是人山人海的遊客、海灘亂象、庶民美食,皆在他的鏡頭下化為幽默而荒誕的日常戲劇。「我的工作是去『展示平凡』,而非極端的情緒。」

由於他的加入,馬格蘭變得不一樣了,開始往更多元的方向發展,而不限於傳統的紀實攝影型態。過去 40 年間,Parr 也持續藉由攝影作品和書籍製作,實踐他獨特的紀實攝影方法。「在以前,紀實攝影的主流定義是揭示真相,觀看事物的內在。但是我想告訴人們的卻是,所謂的『紀實』其實始終只是一種主觀。」

The Acropolis, Athens, Greece, 1991
The Acropolis, Athens, Greece, 1991
Colosseum, Rome, Italy, 1993
Colosseum, Rome, Italy, 1993

擅於從最平庸的地方捕捉到有趣的畫面,Martin Parr 相信一位好的攝影師,能夠使一個沉悶的地方昇華,構造出虛構的真實。那些定格荒誕瞬間的照片,單獨來看近似於網路迷因,引人發笑,卻沒有僅止於小幽默的層次;當一系列影像以展覽或攝影書的方式呈現,某種大時代下的滄桑便從中浮現:中產階級生活中的虛無、全球化造就的社會災難、消費主義所產生的浪費和其根源等。

「我創造的是娛樂,但在當中你會發現一些黑色的元素。」Martin Parr 如此定義自己的攝影風格。《Small World》看似荒謬可笑,卻又帶給觀者複雜的情緒,使人莞爾的惡趣味、無以名狀的空虛、以及對人世現實的體悟。這種兼具幽默又引人深思的攝影作品,能達到真正的雅俗共賞,其實是非常罕見的,說他是奇葩一點也不為過,難怪美國攝影師 Alec Soth 曾這樣形容:「Martin Parr 是紀實攝影界的 Jay-Z。」

初版於 1996 年,《Small World》被認為是 Martin Parr 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歷經了多次再版,本書為 2021 年的增訂版,增加了 40 幀原版未收錄的照片,並融合了最知名的數幅作品,將旅行的視覺圖像擴延至社群媒體勃發的此刻,為這部經典作品帶來更多元的詮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