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VOKE: 為了思想的挑釁式資料 —— 二手舍復刻記錄書展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exhibition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exhibition

被廣泛認為是戰後世界攝影一個主要成就的《Provoke(挑釁)》雜誌,創刊於1968年,五十年後由日本二手書店「二手舍」遵循原版設計裝幀,復刻重現,再次對世界喚起彼時之時代精神。

無數攝影家參與其中的影像革命,透過自身語言為闇然失序的社會激發變革。《Provoke》雜誌雖然僅僅發行三期便宣告停刊,但其重要性卻持續擴張。後世文獻中更紛紛以「挑釁世代」為指稱詞,探討這些激動時代的反逆者們。

時至今日,我們仍叩求著攝影的意義,而回首《Provoke》,能發現這些影像跨越了時間、社會與文化。從中仍能索求關於思想、關於反叛,甚至是對於追尋一個時代前進的激進態度,其基本理念從未過時。

此次展覽「PROVOKE:為了思想的挑釁式資料 —— 二手舍復刻記錄書展」與二手舍合作,呈現「復刻現場」,將原作與印樣空運來台展出;同時挑選數十冊經典攝影書與攝影史文獻,包含解散前夕出版的《まずたしからしさの世界をすてろ》,與中平卓馬、森山大道、高梨豐各別的經典作品《来たるべき言葉のために》、《写真よさようなら》、《都市へ》⋯⋯等。展現日本六、七〇年代之形貌。從抗爭時代的思想萌芽,到影像革命的挑釁時期,這些形塑當今世界攝影樣貌的重要作品,打破客觀紀錄,成為為己敘事之利器,詮釋出對現實世界的熱切渴望與關注。

Installation view
Installation view
Installation view
Installation view

關於 Provoke 挑釁雜誌

Provoke 雜誌,全三期
Provoke 雜誌,全三期

「影像其本身並非思想。既不可能具有類似觀念一樣的整體性,也不像語言那樣是一種可更換式的符號。然而,這個不可逆的物質性——被照相機拍攝下來的現實——對語言而言,是存在於內部世界之中,因此,偶爾會觸發語言及概念的世界。那個時候,語言就會超越已經成為固定概念本身,成為了一種新的語言,換言之,變身為某種新的思想。

現如今,語言失去了它的物質基礎,總的來說就是真實性,而無法落到實處,我們這些攝影家所能夠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既有語言已經無法把握的現實片斷,以及必須對語言、對思想積極地提出若干資料,除此之外別無其他。而PROVOKE,之所以我們忍受多少的慚愧為其附上『為了思想的挑釁式資料』這樣的副標題,就是因為這樣的意義。」—— PROVOKE 第一期 前言

© 森山大道 取自《Provoke》第3期
© 森山大道 取自《Provoke》第3期
© 高梨豊 取自《Provoke》第3期
© 高梨豊 取自《Provoke》第3期

1960年代,美日安保條約修正條文強行通過,美國暴力地介入亞太秩序,軍事協定的條約擴及經濟合作,間接促使日本進入高度經濟成長期。然而隨著美國消費主義大舉入侵,不對稱的權力分配與社會形貌大幅改變之下,引來大規模左派學生與工會的示威抗議,羽田鬥爭、沖繩鬥爭、新宿騷亂⋯⋯陸續爆發。

作家們開始以犀利文字寫下各式批判,人們開始論述經濟成長引發的後遺症。在此同時,日本新一世代的攝影師們正試圖突破攝影的既有框架,以攝影作為批判語言,挑起一場影像革命。

由美術評論家多木浩二(1928-2011)和攝影家中平卓馬(1938-2015)策劃,邀請詩人岡田隆彥(1939-1997)和攝影家高梨豐(1935-)加入,於1968年11月創刊攝影同人誌《Provoke(挑釁)》,第二期開始攝影家森山大道(1938-)加入,成為同人之一。

© 中平卓馬 取自《Provoke》第3期
© 中平卓馬 取自《Provoke》第3期

該雜誌以「為了思想的挑釁式資料」為副標表達了核心態度。擺脫舊往的寫實主義,試圖將過去以來認為是「記錄真實」的攝影技法擾亂,形成一個打破僵化的新媒體。他們認為,個人情感的主觀表述並不應侷限在既有的美學框架之下;而是越於其上,即使是一個影像斷片仍可觸發思想、表達意念。憑藉粗糙高反差粒子、失焦、晃動的攝影手法探索攝影各種可能,以激烈高亢的手段發聲,藉由對話與攝影來宣達對於社會的批判。

《Provoke》僅僅發行三期,最終於1970年3月結集出版《まずたしからしさの世界をすてろ(先把正確的世界丟棄吧)》之後,宣告解散。這些顛覆傳統思想的前衛作品,完美凝結了六〇年代末的社會氛圍,深刻衝擊著既有的攝影格式與架構,對七、八〇年代的日本攝影產生絕對性的影響,甚至大幅改變往後日本的攝影面貌。時至今日,仍可感受到《Provoke》對日本近代的藝術趨勢與社會潮流做了強而有力的備註,在趨近崩潰與再生的關鍵歷史一瞬間綻放完美的火花。

《Provoke》復刻版
《Provoke》復刻版

2018年復刻再版的《Provoke》,作為創刊五十年的紀念版,由日本二手書店「二手舍」出版,不僅將忠於原版,以三冊復刻呈現,共287頁,同時附加新製作的附錄,將雜誌內各篇散文譯為英文與繁體中文。

關於二手舍 Nitesha

日本二手舍是由日本人東方輝和台灣人羅苓寧於東京成立的一家以線上經營為主的二手書店,專致於視覺藝術相關的新舊書買賣。2017年,於台北亞紀畫廊內設置實驗空間「書的藝廊 NITESHA BGTP - Book Gallery Taipei」。同年,推出以書為主體的展售會「Book Exhibition」企劃,每期圍繞不同主題進行書籍策展。首期聚焦「日本攝影集黃金期」,介紹在日本攝影集史中被視為新舊觀念交替、創新變動的轉變期的1960至70年代所出版的卓越攝影集。2018年投入出版,第一個項目即為復刻日本60年代末期的傳奇攝影同人誌《Provoke》。從線上進入線下的實體經營,至跨足出版,二手舍不僅止於書店的既有經營模式。採取以書為主體的策展式經營概念,為其建立線上資料庫的同時,透過書籍陳列、展覽的形式、編輯出版,帶領讀者共同深入體驗二手書價值。

復刻現場

此次展覽將1968年創刊之原版《Provoke》與印樣空運來台展出,呈現「復刻現場」之工作情境。

復刻現場、第1期原版與印樣
復刻現場、第1期原版與印樣

平台式打樣使用實際印刷時的油墨和紙張,以及打樣專用的版和印刷機,模擬正式印刷時的質感和網點。同時對照原版,將希望調整的部份以紅字標出,印刷總監再將這些要求翻譯成印刷語言(藍字)傳達給修圖師,更進一步調整製版方向。

2018年的《Provoke》復刻版並非首次復刻,2001年由德國出版社Steidl與法國出版社Edition 7L共同出版的《The Japanese Box》,是首次針對此雜誌復刻再現。然而,雜誌中岡田隆彥的重要文章則因版權問題而未能收錄,導致被戲稱為閹割版的《Provoke》。但原作在2001年之時,已幾乎不可能找到,使得該書仍然是當時唯一可以購得《Provoke》的管道,不減書迷爭相吹捧購買的意願。

展覽現場不僅展示了1968年原版與2018年復刻版,同時也展示2001年版的《Provoke》,探討今昔比較。2001年版的復刻,由於過往技術限制,重現的精細度仍然不比當今。內頁的影像尺寸因印刷與裝訂限制,與原版影像相比略顯縮小。而此書在德國印製,其紙張仍無法完全模擬日本紙張當時觸感。

相關展出書目

中平卓馬《来たるべき言葉のために(為了該有的語言)》

1960年代後半至1970年代間,透過激進的影像顛覆過去的攝影美學,為現代日本攝影帶來巨大變革,中平卓馬正式其中一位參與者。此書《来たるべき言葉のために(為了該有的語言)》為中平卓馬首本攝影集,出版於1970年,可以說是中平所探究的一個理想境地,更是日本攝影史中的重要一頁。

本書沒有標題頁,翻開後則是一張張的灰黑,凸顯意味深遠的沈重預感。中平在1973年發表的《なぜ、植物図鑑か(為何是植物圖鑑)》對自己提出批判,更以這一系列照片作為應超越的對象,很遺憾此書的作品最終被原作者否定。但作為旁觀者而言,重新思考著中平否定這些影像的用意,並再次透過檢視、探討,成為再次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參考點。

森山大道《写真よさようなら(攝影啊再見)》

攝影術誕生以來,世人總是不停地反覆試驗、摸索攝影的極致表現。然而森山大道卻將它們破壞殆盡——粗糙、模糊、晃動,辨別不出來到底拍了些什麼的照片們,反倒擁有壓倒性的破壞力。

眼睛所見的表象,反而並非森山所在意。內心正似乎強烈地訴說著什麼,而必須透過身體的細胞去感受、理解。如果說這是森山的風格,倒不如說這是他自身的「體質」因素造就如此影像:猛戾劇烈且帶有衝擊性。

「攝影的本質為何?」森山以《写真よさようなら(攝影啊再見)》做為回應。隨著自身對於攝影的慾望越來越強烈,以致於現實中的世界與底片裡的世界所產生的空隙日益擴大,直至現實中的森山完全被抽空;複雜的情感全數轉移,就如同肉體與靈魂的抽離一般,最終留下的是一片空無的喪失感。

《The Provoke Generation: Rebels in a Turbulent Time》

百年珂羅版印刷老店「京都便利堂」所發起的日本攝影出版計畫(Japanese Photography Project, JPP),第一輯便由挑釁世代揭開日本當代攝影史序幕——《The Provoke Generation: Rebels in a Turbulent Time》。當攝影作品是能夠掌握在手裡的大小,藉由傳統方式,使肉眼能夠清楚感受作品的每一絲毫對比、粒子、明暗變化;以每一個事件和階段作為日本攝影史的斷面,讓其能夠被收藏,被珍視。觀看歷史的斷面於每一位讀者皆是不同的經驗,每一輯限量發行五百冊。

一共收錄72幀、六位「挑釁世代」的攝影家作品:森山大道、中平卓馬、高梨豐、北井一夫、渡辺眸、石内都。木盒作為作品容器,所有攝影作品皆透過珂羅版印刷完成,由京都便利堂親自擔當。全書主軸由Tate Modern攝影部策展人Simon Baker規劃,為此書撰寫書序,並偕同攝影史學家金子隆一和日本攝影評論家飯澤耕太郎進行書籍策劃的討論工作。

高梨豐《都市へ》

高梨豐於1974年發表了象徵該時代的攝影集《都市へ》,黑色霧面大開本尺寸的盒子裡收納了兩本書。一本是集結了高梨豐於首次個展時出版的初期「SOMETHIN' ELSE」以及商業時尚攝影作品而成的《都市へ》,以「都市」為核心主題,透過自身對城市的獨特視角,捕捉了東京渾沌而真實的樣貌。

另一本則是將1966年1月於「カメラ毎日」雜誌上首次發表的系列重新編輯的《東京人》,採用接近窺視的方式,將東京作為一個正面的文明都市,由中擷取各樣要素,如同拼貼畫般構成了某種客觀視角。

兩本書都有著上下翻的共通點,但是相對於《都市へ》的豪華精裝,《東京人》則是內頁類似報紙材質的再生紙平裝本設計。如此反差的安排如同其收錄的作品,前者是在一個較大的脈絡下捕捉都市樣貌;後者則是著重於局部主題。透過本書,高梨豐對當時日本各處均質化、都市化的現象提出譴責,為確立其大師地位的代表性傑作。

展名 / PROVOKE: 為了思想的挑釁式資料 —— 二手舍復刻記錄書展
展期 / 2018.12.01 - 2019.01.31
地點 / moom bookshop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251巷8弄16號
時間 / 12:00-20:00 每日營業
費用 / 免費入場
主辦 / moom bookshop & 二手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