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媽祖生日,我站在嘉南平原段的高速公路旁,入夜後吹來徐徐涼風,突然覺得自己有點像是追龍捲風的人,環顧四處奔放的沖天煙火,想著到底要往哪個現場!」

——沈昭良

《台灣綜藝團》一集,製作期程自2005年至2016年間,前後跨越十年,拍攝地點仍是遍及全台各地。內容主要聚焦在民間的廟會慶典與婚喪活動中,獨特且歷史久遠的移動式歌舞與哭喪演出。透過台前幕後的追蹤拍攝,輔以鋼管舞者與孝女白瓊的近距離觀察,結合主、客觀點與橫、縱軸線所進行的的視覺混編。一方面連動觀者,思考這項獨特娛樂產業時可能存在的文化視角,梳理綜藝團與庶民社會間的依存性關聯,同時也嚐試透過攝影進一步構築,植基於人文地理學與經濟人類學基礎的綜藝團發展樣貌,體現現代主題式攝影中,深刻觀照所處文化社會景況的詮釋向度與書寫可能。在攝影集的製作設計上,除了古典溫潤的高精細度暖調黑白印刷,也適度援引相關產業環境中的色彩與圖案,藉以形成觀者在情感、記憶與意象上的連結。

台灣攝影家沈昭良曾三度獲頒金鼎獎、日本相模原攝影亞洲獎、韓國東江國際攝影節最佳外國攝影家獎、美國紐約 Artists Wanted 年度攝影獎、美國 IPA 紀實攝影集職業組首獎、中國大理國際影會最佳出版提名獎及吳三連獎等國內外專業獎項。出版有《映像‧南方澳》、《玉蘭》、《築地魚市場》、《STAGE》、《SINGERS & STAGES》及《台灣綜藝團》等長篇攝影著作。作品內容主要聚焦現實環境中的社會地景與生命處境,並透過攝影進一步形成問題意識,建構思考與對話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