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攝影逐漸在大眾之間普及,在人手一台手機的時代裡,更使「拍照」成為一種全民運動,任何人、隨時隨地都能用手邊的工具記錄下身邊的一切。然而,這是否意味著人人都是攝影師?都能成為藝術家?

德國哲學家班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闡述了機械複製時代下產生的新藝術型態,複製技術剝奪了藝術品的本真性 (authenticity),藝術的獨一無二性也隨之煙消雲散。《Photography (Art Essentials)》的作者,同時也是攝影師的 David Bate 卻認為,「攝影」這項技術打破了機械複製時代中的定律──因為不同人在同一事件中拍攝的照片,具有可辨識的差異性,意即,每一張影像皆有靈光 (aura)。

攝影的「民主性」揭示了這項技術的多樣性,呈現了攝影在藝術實踐上的多樣形式與多種用途。《Photography (Art Essentials)》自攝影術發軔的 19 世紀初開始說起,通過爬梳攝影史上著名攝影師的作品,諸如 Anna Atkins、Julia Margaret Cameron、Man Ray、Lee Miller、Robert Frank、William Eggleston、Diane Arbus、Nobuyoshi Araki、Wolfgang Tillmans、Alec Soth 等;與一些尚未廣為人知的,以及一些在攝影史上被忽視的作品,探看每個具劃時代意義的藝術運動的起源,從靈光乍現的瞬間,一個作品的誕生,到成為一股推進時代的力量。

限時活動:2024 日本藝術書展特賣活動

Related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