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60
- Hardcover
- 400 pages
- 236 × 287 mm
- ISBN 9780500343739
- English
- Oct 2023
想像一方小坪庭不只靜看四季流轉,也兼任區隔廚房和臥室的天然邊界;一伸出手似乎就能碰到電車的市中心巷弄盡頭,不規則狀的房間層層疊起小塔,把畸零地的利弊與魅力都窮究到底。合掌造、町家、代謝主義⋯⋯一說出名字就浮現畫面,日本建築如同具體落成的夢境,實驗性十足的結構也在獨特文化中孵出舉世無雙的模樣。1945 年後問世的諸多住宅,確實也是一整個時代的寄寓所在,無論壓抑或昂揚,一代代建築師都不忘為家屋盡情狂想。
第二次世界大戰隨日本投降而落幕後,日子還是要過,堅實的房子光是拔地而起,彷彿就有庇護身心的作用,因此《The Japanese House Since 1945》按著時序,把日本在巨變餘波後構築新生活的想像編纂成冊,呈現出形式、建材、建築表現手法及家庭風貌的演進史;由於擁有獨一無二且完整的純粹觀念,許多由建築師特地設計的日本住宅不但在國內聞名,甚至促成遠從海外來巡禮的風潮。
以清晰易懂的短文搭配現場照和手繪圖稿,引人入勝的《The Japanese House Since 1945》集結 97 幢住宅,除了詳細介紹每一幢的身世與特色所在,從「從瓦礫堆裡挺身重生」、「經濟奇蹟」、「泡沫後的蕭條」、「疫情之慌」等篇章名,也看得出影響某一批建築表裡的種種因素;建築固然不語,然而見證過昭和、平成與令和的一磚一瓦裡,都刻滿當時的社會特性、技術進展乃至歷史和地理。
如果加速翻過,每一頁就會像縮時影片般從黑白過渡到彩色,從手繪進入大規模數位化,呈現出近 80 年來的日本人流變。每章先以關於十年跨度的開場白奠定歷史基礎,壓軸的〈Spotlight〉小節則從屋頂、窗戶、廚房及浴室,一路探討到室內選用的傢俱與塗料,把日本住宅的各個組成部分剖析得透徹;穿插其間的〈At Home〉小節特別有趣,大部分出自建築師和家人之手,透過灑掃庭除、度過日日夜夜的第一手經驗,對空間與生活互相形塑的微妙關係又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本書作者 Naomi Pollock 為美國建築師、記者兼作家,自 80 年代在日本居住至今,作品散見於世界各國的建築雜誌,亦是《Architectural Record》的特別國際通訊記者,關於日本住宅和建築的著作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