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攝影先鋒 Stephen Shore:色彩不只是裝飾,美國公路攝影一代傳奇《Uncommon Places》

Town & Country Restaurant, Parkersburg, West Virginia, May 16, 1974
Town & Country Restaurant, Parkersburg, West Virginia, May 16, 1974
Room 125, Westbank Motel, Idaho Falls, Idaho, July 18, 1973
Room 125, Westbank Motel, Idaho Falls, Idaho, July 18, 1973

「世界上不只有戲劇性的時刻奪人眼球,很多夾雜在其中的日常細節才是世界原本的模樣。」── Stephen Shore

寂靜無人的停車場、旅社臥房的一角、大街旁的小商店⋯⋯美國攝影師 Stephen Shore 透過鏡頭與公路持續探索著美國本土瞬息萬變的前景,如同帶有現實主義的美國攝影大師 Robert Frank 與 Walker Evans,將一切日常可見的尋常景色,轉化為不凡的意境。

被譽為彩色攝影的指標作品之一,他在 1982 年所發表的《Uncommon Places(不尋常的地方)》,其當代的色彩表現方式至今已影響了超過一世代的攝影師。對他而言,色彩並非僅止於裝飾功能,而是日常經驗的自然本質。在那黑白攝影主導著攝影地位的年代,他創新且大膽的色彩,使他成為彩色攝影的先驅者之一。

他以沉著客觀的方式描述美國生活的樣貌,保有著黑白攝影不可或缺的精準構圖與光線;大片幅相機的細緻度,加上 Shore 面對眼前景物不輕易評判的忠實與尊重,這些照片封存了某種獨特的靈光,容納著驚人的細節,映照出一種相對於世界本身的真實性。

「我感興趣的是通過敏銳的觀察,去表達對這個世界的感受,而且從某種意義來說,當你觀察的事物不那麼具有戲劇性的時候,你的表達反而是更清晰的。」他曾如此說道。

Fifth Street and Broadway, Eureka, California, September 2, 1974
Fifth Street and Broadway, Eureka, California, September 2, 1974
Lookout Hotel, Ogunquit, Maine, July 16, 1974
Lookout Hotel, Ogunquit, Maine, July 16, 1974
Ginger Shore, Causeway Inn, Tampa, Florida, November 17, 1977
Ginger Shore, Causeway Inn, Tampa, Florida, November 17, 1977

彩色攝影:幼稚的藝術家,以及不高尚的情感

作為一位早慧的天才攝影師,Stephen Shore 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藝術天賦:6 歲自學底片沖洗,8 歲開始拿相機拍照,14 歲受到 MoMA 攝影總監 Edward Steichen 的賞識而買下了三幅作品,對於任何人來說,這段年少經歷非比尋常;當他在 17 歲結識普普藝術教父安迪·沃荷(Andy Warhol)時,高中甚至還沒畢業。那時他和父母住同一間公寓,出生至今從未離開過曼哈頓,一個面積僅佔全美國 15 萬分之一的地方。

1972 年,23 歲的 Shore 在因緣際會之下,坐上了朋友的車,由紐約出發前往德州。那是他人生中首次離開家鄉,近 3000 公里的跨州公路旅行,給他很大的衝擊。他見識到了與自己相去甚遠的生活經驗,同時意識到,自己很有可能終其一生活在一個渺小的地方。於是不久後他再次啟程;不同的是,這次他帶上了相機。

隨著公路旅行的起始,Shore 也展開了全新的創作計畫。他拿著輕便的 35 毫米照相機,在路上,毫不猶豫地拍下掠過眼前的任何事物,定位為日常練習。「我想要畫面像說話一樣自然。」食物、電視、廁所、汽車、路人,什麼都拍,藉由一種廣泛且廉價的表現形式,實驗了快照形式的藝術語境,並以《American Surfaces(美國表面)》作為系列的標題。拍完後,他得意洋洋地帶著數百捲底片回到紐約。忠於創作理念,他沒有在暗房裡做大量的手工作業,而是把底片交給一般的零售店沖洗。接著,這些小型機器製作的印刷品被簡單地黏貼在畫廊牆上,即成了這系列的首場展覽,也是 Shore 最早公開展出的彩色作品,但由於照片看似當時流行的彩色快照,這場展覽毀譽參半,受到不少批評。

「我想人們在看的時候應該會很難受。展覽持續了三個月,在一個月之後,畫廊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參觀者喜歡上了這些照片,但我覺得進入展廳的多數人以為它們是彩色的壁紙。」

在那個年代,彩色照片並不屬於藝術的範疇,在普羅大眾眼中,大多見於廣告或報導上,而對當時主流的藝術攝影和藝廊而言,展出方式與內容也以黑白攝影為主,有正式的裱框和精心的構圖,Shore 那些隨性而為的彩色快照,自然不被重視。他至今依然記得展覽期間,他和知名的攝影家前輩 Paul Strand 一起用餐,被他以一種祖父般的口吻訓斥了一頓。「更高尚的情感是無法用色彩來表達的!」他說。「我可不是一個幼稚的藝術家。我讀過有關更高尚的情感以及尤其是有關色彩的論述,比如說 Wassily Kandinsky。所以我知道這就是胡搞。」

Trail’s End Restaurant, Kanab, Utah, August 10, 1973
Trail’s End Restaurant, Kanab, Utah, August 10, 1973
Second Street, Ashland, Wisconsin, July 9, 1973
Second Street, Ashland, Wisconsin, July 9, 1973
Second Street East and South Main Street, Kalispell, Montana, August 22, 1974
Second Street East and South Main Street, Kalispell, Montana, August 22, 1974

公路旅行前一年,Shore 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生涯第一場個展。那時 Shore 已經開始嘗試一些彩色攝影實驗,其中一個是用孩童專用的「米奇相機」拍快照,另一個是製作仿造的市售明信片,但多數作品還是以黑白居多。有一天,他在某個聚會上認識了一位年輕的作曲家,表示自己不懂攝影,但想要看看他的作品,他便拿出一盒印好的照片出來,作曲家一看到便說:「哦,它們都是黑白的。」這個第一直覺反應令他非常意外,也激起了他的反思。

「我覺得這挺有意思的:一個自己也是藝術家的人,從事一種不同的媒介,有文化,但是一點都不瞭解攝影,而他的期望是他會看到彩色照片,因爲所有照片都是彩色的──除了純藝術攝影。電視是彩色的,電影是彩色的,廣告牌是彩色的。這不禁使我思考:爲什麼這個人會有這樣的反應,我自身帶有的這種傳統又是從哪裏來的?」

這段對話成為了一個契機,使 Shore 開始重新思考彩色攝影,更在往後直接實踐於《Uncommon Places》。對他而言,色彩並非僅止於裝飾功能,而是日常經驗的自然本質。那些富含真實性的圖像,其穿透力和飽和度是由色彩而生,作為照片中清晰明確的特性,使圖像得以與外在世界的現實有所連動──從風景地貌到這塊土地上的每一種生活,人們的容顏和服裝、私人住家、街道櫥窗和招牌樣式,色彩有其本身就能訴說的力量。時日至今,時間證明了 Shore 在 70 年代的大膽色彩,為日後的攝影界開闢新局,重新定義了紀實攝影家 Walker Evans 以降的形式主義美學,更被後世譽為彩色攝影的先驅者之一。

Merced River, Yosemite National Park, California, August 13, 1979
Merced River, Yosemite National Park, California, August 13, 1979
U.S. 93, Wikieup, Arizona, December 14, 1976
U.S. 93, Wikieup, Arizona, December 14, 1976
U.S. 97, South of Klamath Falls, Oregon, July 21, 1973
U.S. 97, South of Klamath Falls, Oregon, July 21, 1973

大片幅相機,另一種描述世界的方式

公路旅行之初,Shore 只用小相機拍照。他喜歡看起來很業餘的相機,因為這樣才不會嚇到人。他最早使用的相機是 Rollei 35,尺寸嬌小,可以藏進手掌之中,他特別鍾愛它的閃燈表現。「閃光燈是在機身底下的,但是這樣出來的閃光效果很好看,因爲影子在被攝物旁邊留下了一圈輪廓。那種效果就像是立體派的畫風,讓事物都從畫面裡跳出來的感覺。」

但是到了後來,他對快照文化漸漸失去興致,反而更著迷於圖像作用的方式,以及對自身國家的探索。他想要更大的片幅,便換成格拉菲出產的 4×5 相機,拿在手上像一本大字典。他原本打算拿著拍,卻發現拍建築沒必要這麼做,便開始使用三腳架。一年後,當他換成電視機那麼厚重的 8×10 大片幅相機後,就不再從三腳架上拿下來拍了。1973 到 1979 年間,Shore 帶著大片幅相機四處拍照,踏上數場美國公路旅行,最終在 1982 年集結成代表作《Uncommon Places》,從此聲名大噪,而改用大片幅相機是其中的關鍵原因。

相較於底片膠卷,大片幅相機是使用感光版,托盤大小的卡匣,一次僅容許少少幾張,但成像極為清晰,不會有失真問題,色彩上能夠表現最大可能的銳利度和精準度。另外,大片幅相機也保留了傳統的純手動機械操作過程,完全倚賴攝影師的身體動作:你必須繞著它,走到後面,將遮光罩覆蓋在頭上,上下挪移、往某個方向移動幾步,走到前面擺弄鏡頭或光圈,不斷重複⋯⋯如此曠日費時的身體勞動,已是數位時代的失傳工藝。

「我選擇大片幅相機,因為它以無與倫比的精確度描述了這個世界,因為它那必然緩慢、深思熟慮的工作方法,而導致具有意識的決定,同時因為這樣一種攝影手段,能在高度覺察的狀態下傳達世界的模樣。」

Holden Street, North Adams, Massachusetts, July 13, 1974
Holden Street, North Adams, Massachusetts, July 13, 1974
West Ninth Avenue, Amarillo, Texas, October 2, 1974
West Ninth Avenue, Amarillo, Texas, October 2, 1974
Broad Street, Regina, Saskatchewan, August 17, 1974
Broad Street, Regina, Saskatchewan, August 17, 1974

由於大片幅相機的特性,加上 Shore 面對眼前景物不輕易評判的忠實與尊重,這些照片封存了某種獨特的靈光,容納著驚人的細節,映照出一種相對於世界本身的真實性。當影像被仔細閱讀時,觀者將會體驗到在現實世界中無法洞察的感覺,照片的意義便在這個過程中展開了新的敘事和生命。

另一方面,相機的更換實際上直接影響了 Shore 的作品精神與創作方向。基於大片幅相機本身的天性,《Uncommon Places》的照片是經過仔細思量而成就的瞬間,是經過更長時間的理性構思,反觀早期《American Surfaces》的彩色快拍,視覺的停留更為短暫,容納了更多的直覺性、偶然性,兩者有著極大反差。

更具體來說,兩者的差異在於觀看的視角。美國藝術史學家 Norman Bryson 在《視閾與繪畫:凝視的邏輯》一書中,詳細闡述了「瞥視」(glance) 和「凝視」(gaze) 的差別。前者帶有一種鬼鬼祟祟、從旁觀之的特質,傳遞出私密和慾望的訊息;後者則是一種深思熟慮的觀看,帶有某種漠然的眼光,傳遞出理性和精神性。從這個角度而言,《Uncommon Places》對於 Shore 自身攝影創作脈絡的意義,正是從「瞥視」轉向「凝視」的過程:從一種具有破壞性、隨機、騷動的精神,走向更為構思性、穩定、客觀的內在。

Marland Street, Hobbs, New Mexico, February 19, 1975
Marland Street, Hobbs, New Mexico, February 19, 1975
Church Street and Second Street, Easton, Pennsylvania, June 20, 1974
Church Street and Second Street, Easton, Pennsylvania, June 20, 1974
U.S. 10, Post Falls, Idaho, August 25, 1974
U.S. 10, Post Falls, Idaho, August 25, 1974

無表情的藝術:不憤世嫉俗,也不深陷其中

對許多美國人來說,Stephen Shore 的作品是沒有記憶點的,因為過於現實,照片中的世界即是眼前的世界──某個光線明亮的街角,一棟磚瓦搭建的民房,無人無車的十字路口,招牌在太陽下細瘦的陰影,車輛靜靜停泊在寸草不生的空地上。這些收錄在《Uncommon Places》中的照片,時常表露著一種冷調與客觀,如實呈現平凡無奇的人與郊外風景,而這樣的影像,為何被稱作「不尋常」呢?

「在 Shore 的藝術中,我們面對著我們通常不會注意到的東西,」身為普立茲獎得主的後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Robert Venturi 說。他認為,《Uncommon Places》之所以充滿啟示,正是在於它藉由對平庸事物的關注,從而揭示普世價值的非凡性;理髮廳、電影院、加油站、汽車旅館⋯⋯那些場景眾所皆知,卻感覺格外遙遠,彷彿遺忘卻又記憶猶新,是一種「冷面」(deadpan) 的藝術。「他拒絕了異國情調的構圖、巧妙的編輯或方便的簡化。他接受了美國場景的陳舊平庸,我們那偷工減料、落魄潦倒的鄉村景觀,以及我們城鎮的鬆散空間,重新捕捉那些過於熟悉的事物,使其深刻、清晰,幾乎是討喜的。」

Presidio, Texas, February 21, 1975
Presidio, Texas, February 21, 1975
Texas Hots, 2693 South Park Avenue, Lackawanna, Pennsylvania, October 25, 1977
Texas Hots, 2693 South Park Avenue, Lackawanna, Pennsylvania, October 25, 1977
Caldwell Street, Lackawanna, Pennsylvania, October 25, 1977
Caldwell Street, Lackawanna, Pennsylvania, October 25, 1977

從創作動機的角度來說,這些景物之所以作為《Uncommon Places》的主題,源自於 Shore 對當代文化和時代風貌的興趣,這個啟發來自他早年讀《哈姆雷特》的時候。劇中,哈姆雷特告訴一群演員們,說表演的其中一個目的在於「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後來 Shore 將這句話奉為攝影創作的宗旨,但有個前提──並非毫無保留的揭露,而要和時代保持一定的距離,這點則是源自早年與安迪·沃荷共事的經歷。

「沃荷擁有一種我稱之為『文化中疏遠的喜悅』的東西。」60 年代,Shore 曾在沃荷的傳奇工作室「工廠」拍照。由於兩人住處相近,他們會在半夜兩點一起搭計程車回家,相談甚歡,也成為少數和沃荷關係較為親密的人。那時他 17 歲,親眼見證這位傳奇藝術家的創作現場,第一次體會到創造性的過程和藝術式的思考,喚醒了心中某個部份,也對沃荷的世界觀產生了共鳴:一種對於當代文化的喜愛。「不是憤世嫉俗,也不是深陷其中,而是保持一定距離進行思考。」

儘管並不直接,安迪·沃荷所代表的普普藝術精神,仍在 Shore 的作品中隱約延續了下來。《Uncommon Places》關注美國生活的尋常景象,企圖賦予不尋常的意義,就如同 60 年代的普普藝術家們關注肥皂箱、漢堡、連環漫畫等充斥於日常生活的事物,一種將平凡瑣碎的物件藝術化的過程。那些具有美感的事物,並不會受到 Shore 關注,因為真正吸引他的,是某種他稱之為「非巔峰時刻」的平凡瞬間。

「我感興趣的是通過敏銳的觀察,去表達對這個世界的感受,而且從某種意義來說,當你觀察的事物不那麼具有戲劇性的時候,你的表達反而是更清晰的。」Shore 在訪談中說,並以自己親手照料的花園作比喻;大部分的園藝照片都是在花開時拍的,但他更關心植物的整個生命過程,從發芽、成長、盛開到凋謝,他全都拍了下來,以一種平等的目光,照看事物的陰晴圓缺、無人留心的角落與細節,最終鑄成一位攝影家對於世界的關懷。

「我對文化和世界的模樣很感興趣。」他說。「世界上不只有戲劇性的時刻奪人眼球,很多夾雜在其中的日常細節才是世界原本的模樣。」

Uncommon Places: The Complete Works

《Uncommon Places》最初於 1982 年出版,至今已超過 40 年。曾歷經多次再版,2014 年,美國出版社 Aperture 與英國出版社 Thames & Hudson 合作推出了《Uncommon Places: The Complete Works(不尋常的地方:全集)》,相較於初版,增錄了 127 幀照片,封面與設計上也有所更新,重新詮釋這部經典作品,也更為完整地展示出彼時美國地景的全貌。

West Third Street, Parkersburg, West Virginia, May 16, 1974
West Third Street, Parkersburg, West Virginia, May 16, 1974
Natural Bridge, New York, July 31, 1974
Natural Bridge, New York, July 31, 1974
El Paso Street, El Paso, Texas, July 5, 1975
El Paso Street, El Paso, Texas, July 5,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