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逝日本現代攝影大師植田正治一生保持著「永恆的業餘精神」,正如其所自述:「不管醒來還是在睡眠當中,我只思考攝影。」他的攝影作品具絕對的可識別性,完美且自由的構圖和導演式的手法亦與當時日本主流的現實主義和紀實作品形成巨大反差,引領日本攝影躍進世界叢林、受到西方世界的矚目。

1913 年出生於鳥取縣境港市,植田在這個西部沿海的城鎮度過一生;當地豐富的神靈故事、鄰近軍事基地的外來文化、周圍的海濱與沙丘皆是他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貫穿了大師的攝影生涯。自幼對繪畫和攝影深感興趣,他在十六歲時獲得家人贈予的進口德國相機,並受包浩斯、超現實主義等歐洲前衛風格所影響;自東京的東洋攝影學校(オリエンタル寫真學校)進修三個月的肖像攝影課程後,他返回故鄉,於 1932 年成立了「植田照相館」。

1935 年,22 歲的植田與 19 歲的白石紀枝結婚,兩人結婚之後,工作室的經營得到了紀枝的傾力支持,在彼此緊密地扶持之下,植田的攝影活動也變得更加活躍。植田總是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喜愛嘗試並設法取得各種新鮮事物,並將之以攝影物件的形式入鏡,心思懸在拍照的他,經常將打理照相館的事務留給妻子,而自己則騎著腳踏車,尋找下一個拍攝地點和模特。

故鄉、家庭作為終其一生的主題,而妻子和孩子們則是參與創作的重要夥伴;他們在相機前擺出姿勢,以山陰地區的積雲、沙丘、大海和地平線為舞台背景,呈現出別於日常生活感的形象,如 1949 年的〈家庭〉系列與代表作〈爸爸、媽媽與孩子們〉、〈有妻子的沙丘風景〉等。其作品主要發表於攝影雜誌《CAMERA》上,奠定了他紮根於當地的業餘攝影師之聲譽——「業餘」並非「專業」的對立面,而純粹為一種拍照本身的玩味。

1983 年,紀枝於 67 歲時去世,妻子過世的打擊曾使植田正治一度放下相機沉寂一時。「再過兩年,我們就在一起半個世紀了,但我的妻子已經先我而去。沒有了妻子的照片看起來好沈默。」——面對摯愛的消逝,植田曾這樣寫下;為了使其重拾攝影,時任廣告藝術總監的兒子提議植田與日本時尚品牌進行一系列的商業合作,其中包含時裝設計師菊池武夫,廣為人知的〈砂丘〉系列就此誕生。之中對於超現實主義的引用被推到極端,震撼了當時的時尚攝影界而引發回響,直至今日仍然是大膽奔放的。

攝影術的誕生地法國,更為植田正治的攝影表現所癡迷,並將此獨樹一幟又前衛出眾的編導式攝影技法譽為「植田調」。他的作品多由紐約現代美術館、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等知名美術機構進行收藏,亦曾受邀參加 1978 年、1987 年法國阿爾勒攝影節。1996 年,植田成為首位獲得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的攝影師——其後日本僅有杉本博司一人曾獲同等榮譽——2000 年因心臟病而去世,享壽 87 歲。

植田正治攝影書列表

共有 6 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