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當代攝影師Paul Graham以其彩色作品,精闢地探索日常當中不經意浮現的插曲,凸顯一些異於常態、卻受忽視的現實,而往往迴響著寧靜的詩意,在傳統的攝影流派間另闢獨特的視覺語言。

1956年出生,成長於白金漢郡的農村,而後舉家搬遷到埃塞克斯郡的哈洛新城。最初大學學習微生物學,在圖書館的社會人類學分類裡,發現了Walker Evans、Robert Frank、Edward Weston和Paul Strand的作品。「突然間,就像一盞燈亮了,當你發覺原來可以用攝影來表達一些東西。我馬上就拍攝了作品,雖然尚無法完全向別人表達。」

對於攝影,Graham自學成才。他在70年代開始紀實攝影創作——彼時,英國的紀實攝影依然停留在黑白攝影的主流思潮,但Graham將美國彩色攝影先驅William Eggleston、Stephen Shore作為學習對象,同時也透過Robert Adams和Lewis Baltz等形式主義者,視為其恆久的影響。捨棄黑白攝影作為媒介的Graham,於1986年舉辦了第一場展覽,與Martin Parr和Richard Billingham等人,成為英國最早一批的彩色攝影創作者。

1981年至1986年,Graham在倫敦居住期間,將焦點放在英國勞工階級失業及北愛爾蘭問題。此一時期的受美國「新紀實」攝影之影響,並不致力於表現純粹的紀錄,而是藉由靜物、肖像與風景,側面反映個人的情緒及觀點。然而,當時的英國評論對於其三部彩色作品《A1 – The Great North Road》(1983)、《Beyond Caring》(1986) 和《Troubled Land》(1987) 反應平淡。

1994年,Graham回到北愛爾蘭,拍攝了名為《Cease Fire》的系列作品,與90年代末移居美國後首度以美國為場域的《American Night》,成為他最曖昧的作品之一。《American Night》當中刻意過曝的慘白照片,暗示著他從田納西州的電影院,走到美國南部明亮、刺眼的陽光下時的迷茫感和戲劇性。他的照片揭示著尷尬的處境,即我們如何透過攝影來看待和解釋當今世界,以及「觀看攝影(seeing photography)」與「觀看照片(seeing photographs)」之區別。

「有時候,當我拿著相機出去的時候,我沒有計劃,甚至不知道我要找的是什麼。」Graham曾言道。 「但我每次出門都會質疑我們是如何拍攝世界的照片的。這也是攝影師們一直在問的問題:這個世界是怎麼一回事?並且,有什麼新的方法可以回應這個問題?」

近期《A Shimmer of Possibility》(2004-06) 和《The Present》(2009-11),以連續之影像拆解了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無數時刻和序列,賦予生活戲劇般的色彩;此兩本著作與《American Night》並稱為美國三部曲,讓Graham躋身於世界著名的當代攝影師之一。《A Shimmer of Possibility》的整體作品以12冊形式展現,更贏得巴黎光圈攝影獎的過去15年最佳攝影集。

2014年出版的《Does Yellow Run Forever?》將作品意義的一部分集中於主體上,比如美國的社會裂痕;而一部分則凝聚在攝影自身的本質上,藉之從虛無縹緲中,抽離出瞬間的片段性,而由他的話來說:「無法用一句話來概括其結果。」

2019年作品《Mother》則回到故鄉,以至親為拍攝對象;另外一個系列影像《The Seasons》參考了16世紀畫家Pieter Bruegel描繪的雪景或夏收時節,卻將農場生活翻轉到紐約的金融場景。其創作面向之廣泛,再再顯示了這位深具影響力攝影師之遙遠軌跡。

Paul Graham於2009年獲德國Börse攝影獎,2012年獲哈蘇國際攝影獎。目前來回於紐約和倫敦,其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瑞士溫特圖爾攝影博物館和倫敦泰特美術館等廣泛收藏。

Paul Graham攝影書列表

共有 11 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