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年生於德國,Wolfgang Tillmans 對生活周遭環境有著敏銳的洞察力,攝影題材涵蓋地景、靜物、街頭和人物肖像等,尤其特別擅長捕捉年輕人的情感瞬間。對他來說攝影最自由的部分,就是能依據自己的視角賦予事物價值,因此作品總帶給觀者一種神秘而創新的視覺感受。

在青年時期,便曾多次造訪科隆的路德維希博物館以及杜塞道夫的各個博物館,對德國藝術家 Gerhard Richter、Sigmar Polke 和美國藝術家 Robert Rauschenberg 的作品如數家珍,進而開啟他對影像工作的好奇。1987 年,他在漢堡一家社區福利機構服務的期間,開始使用影印機來放大和複印各種照片,於是創作出生涯中的第一個拍攝主題《Lacanau》。1988 年,他購入了人生的第一台相機,且十分沈浸於夜晚的派對節奏之中,用相機記錄了當時漢堡同志夜生活的熱鬧景致,並將作品投稿給《i-D》、《Prinz》等雜誌,因而逐漸為人所知。

1990 年,Wolfgang Tillmans 移居英國,漸漸熟悉當地的時尚和流行文化,且在伯恩茅斯大學完成學業後定居倫敦。1993 年,他在科隆的 Galerie Buchholz 畫廊舉辦首次個人展覽。1994 年旅居美國紐約,旅美期間,時常穿梭於當地前衛藝術圈,積極展示自己的作品,甚至發展出以無框裝裱方式呈現作品的風格。而與此同時認識了同性伴侶 Jochen Klein——同樣也是來自德國的旅美畫家,兩人隨後一同回到英國生活。

1995 年,出版社 Taschen 推出了 Wolfgang Tillmans 的第一本同名攝影作品集《Wolfgang Tillmans》,大多記錄早期拍攝友人的肖像作品,詮釋他對於親密感、趣味性和批判的角度。1997 年,伴侶 Jochen Klein 因愛滋病併發症離世,Wolfgang Tillmans 在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真實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並且於此時期從作品中反映出對 LGBTQ 族群的關注。

面對愛人的離去,Wolfgang Tillmans 開始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而他也明白自己的作品呈現出來並不都是舒服的,但為了想要談論的話題,他必須克服這種心態。1998 年,他前往美國安息日湖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駐村活動,而後至漢堡藝術學院擔任客座教授,並於 2001 年成為伯恩茅斯藝術大學的名譽院士。

儘管到各大學院授課,他依然勇於拋開學院派的框架,從不墨守成規,雖說好友肖像的主題貫穿他整個攝影生涯,但總的來說拍攝對象從地上的啤酒罐、無邊際的大海和星空或任何感興趣的陌生人都可以,他更試圖用照片喚醒大眾對同性戀、種族歧視等社會議題的重視。

2000 年,Wolfgang Tillmans 榮獲「透納獎(Turner Prize)」的肯定,是第一位獲得此藝術大獎的非英國籍藝術家。2015 年獲頒哈蘇國際攝影獎,這是被公認為當今世上最重要的國際攝影獎項。自 1980 年以來,獲獎者皆是舉世知名的攝影大師,他們的主要宗旨在於獎勵「一位攝影師其眾所公認的主要成就」。

2017 年當選為當代藝術學院(ICA)的理事會成員,且於 2019 年被任命為該董事會的主席。「我的工作旨在創造一個我希望生活的世界。」他認為在現實技術的輔助下,藝術應該足以創造出理想的生活,因此近年來更是樂於跨足到政治運動中,以不同的創作媒介鼓勵人們思考事件背後的真實性。

Wolfgang Tillmans攝影書列表

共有 18 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