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初識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Steve McCurry 的途徑,是刊登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的戰地悲歡或人性百態;有些人則可能先聽聞「阿富汗少女鏡」的響亮名聲,才一步步穿過少女 Sharbat Gula 的碧綠瞳孔,為被亂世磨出滄桑厚繭的年輕生命喟嘆,最後,終於抵達那雙醞釀傳奇的眼睛。

McCurry 在電光石火間攫取事件的本領固然高明,不過,真正使印象留駐得更久也更扣人心弦,又喚起洶湧情感的關鍵,無疑是照片捕捉的人類經驗與場所精神本質。《Steve McCurry: Devotion》欲探討「摯愛、忠實和虔誠的信念,究竟能有多少種模樣?」解答的入口,就在 McCurry 近 40 年來踏遍世界各地的見證中:從阿富汗的清真寺、緬甸的佛教奇觀金岩石到巴拉圭的復活節奉獻現場,甚至深入在美國腹地的福音派場景;印度的喇嘛、赴法國天主教聖地盧德的老夫婦,也都曾吸引 McCurry 舉起相機。

當然,無私不是宗教特權,McCurry 熱衷信念被實踐得淋漓盡致的多元面貌,所以他也拍少林武僧倒吊著練功的堅苦卓絕,男童在街頭與黃牛相依偎,醫生聚精會神地聽著新生兒的心音——表現殊異的承諾、忠實、守信堅貞和奉獻精神貫串全書,宛如一場包容天下蒼生的精神淨化儀式,無始也無終。

《Steve McCurry: Devotion》的成書過程也堪比修煉,經歷一番辛辛苦苦的搜羅與編輯後,儘管許多照片都年代久遠,精巧技術仍重現出層次無窮的鮮活色彩,造就一本致意之書,不但向人們為日常生活賦予意義的普世渴望致敬,也證明無論懷著何種形式的靈性,任何人都會在影像中遇見感應的瞬間。

Steve McCurry 於 1950 年生於賓州費城,原先打算攻讀電影製作,但後來轉而對靜態攝影萌生興趣,首先從地方小報出發,而後轉為接案攝影師,多年來為《國家地理雜誌》等國際報刊拍照。除了中東,McCurry 在東南亞亦創作許多振奮人心的出色作品,眾多作品不僅數度躍上雜誌封面,也為他贏得羅伯卡帕金獎,該獎項象徵著攝影師過人勇氣與冒險精神;除此之外,McCurry 亦獲得攝影界的許多崇高榮譽,包括美國國家攝影記者協會頒發的年度雜誌攝影師獎、英國皇家攝影協會的世紀獎章,並兩度在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中拔得頭籌。

Related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