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盛於 1950 至 1970 年代,粗獷主義 (Brutalism) 被視為建築流派的一種,其建築設計強調功能性與實用性,使用未經修飾的生鐵、裸露的混凝土與磚石等建材;外觀上拒絕過度裝飾,而以簡約、條理分明和嚴格的幾何形狀為主,展現粗糙、龐大而沈重的外型特徵。

儘管粗獷主義建築在歷史上有著不可抹滅的重大意義,其大膽而獨特的風格卻也一直飽受爭議。然而,在作者 Owen Hopkins 耗時一年多編撰《The Brutalists: Brutalism’s Best Architects》一書的過程中,他從 250 多位粗獷主義建築師的作品中,提煉出一種隱含在建築背後的,強烈的意識形態:「粗獷主義者相信建築具有讓世界更美好的力量。」在如今動盪變遷的社會氛圍下,這般堅定的信念如暮鼓晨鐘。

《The Brutalists: Brutalism’s Best Architects》搜羅超過 350 張屹立不搖存在於世界各處的粗獷主義建築影像,並以文字介紹建築師們,展開一場關於粗獷主義的思辨。儘管眾人擁有一致的核心價值,每位建築師對於粗獷主義的理解與詮釋仍有歧異:粗獷主義是一種自然的延伸?一種雕塑形式?抑或一種生活方式?作者在書中並不避諱大師們於無形中的角力,而以一種十分符合粗獷主義的精神編撰──允許碰撞與不完美,如實地展現建築的內在能量,以及重塑世界的潛力。

Related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