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算起來,土耳其攝影大師 Ara Güler 刻畫土耳其日常的時間整整有四分之三個世紀之久,意味著他生命中超過八成的時光都實踐著同中求異的技藝,從不刻意對伊斯坦堡的瑕疵視若無睹,也對這座人文古城的每寸輝煌一視同仁。被譽為「伊斯坦堡之眼」的他,為心愛城市留下了無數黑白肖像,深情追憶著羅布街巷間的市廛與居民;博斯普魯斯海峽攔腰劃開狹長的城市,港邊每一道人影無論盛裝或挽袖齊力推著舢板,眼裡都彷彿盛著盛世的餘波。

這些一沙一世界的照片無疑是 Güler 的代表作,但其凝視所及之處,其實不僅止於此。

事實上,他也曾前往世界各地為報導拍照,去過索馬利亞、厄立垂亞和阿富汗等地,而名導 Alfred Hitchcock(希區考克)、超現實主義大師 Salvador Dalí(達利)、義大利「美聲歌劇」復興的代表人物 Maria Callas(卡拉絲)、奧斯卡影后 Sophia Loren(蘇菲亞羅蘭)等傳奇人物,亦都曾在 Güler 的鏡頭前駐足。若再把時間往兩端推一把,從早期帶有實驗性質的拼貼作,到後來將光影拿捏得更細緻的近作,都看得出不設限卻也不失中心思想的靈活實踐。又好比土耳其孕育出許多出色作家,文筆鮮明的他們卻鮮少露面,於是,為作家們拍過一系列肖像的 Güler 甚至忍不住含蓄地自誇過:「要是我沒幫他們拍照,土耳其文學世界的面容至今恐怕還是一片朦朧。」

作為土耳其豐美歷史的見證之書,《A Play of Light and Shadow》伴隨自 2022 年起在阿姆斯特丹攝影美術館 (FOAM) 展出一年半的同名展覽出版,為 Güler 的作品注入現代觀點之餘,也邀研究者和觀者一起探索過去藏在光影褶皺處的逸趣。除了 Ara Güler 博物館、Ara Güler 檔案暨研究中心,攝影師兼電影製作人 Ahmet Polat 與策展人 FOAM 展覽組組長 Claartje van Dijk 也透過撰序與對談,來層層分析 Güler 影像為國家、城市敘事添補脈絡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策展人暨伊斯坦堡現代藝術博物館攝影部總監 Demet Yıldız Dinçer、藝術史學家 Kim Knoppers 也分別貢獻專文,前者探討攝影作為一種文件,如何幻化出多元的功能;後者則循著文明社會的進程,重探 Güler 追尋考古遺產的足跡。

Ara Güler (1928–2018) 以無數張散發清淡感傷氣息的黑白照,記錄伊斯坦堡流水年華。人物一旦進入他的鏡頭前,便添了幾絲原先不易察覺的重要份量。《生活》雜誌於 50 年代末在開設土耳其分社時,Güler 立刻成為最早期的攝影記者,緊接著受諸多國際雜誌的委託拍遍肯亞、新幾內也、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等國,短短三年內就當上《Hayat》雜誌的攝影總監;同樣在這段期間,與 Marc Riboud(馬克‧呂布)、Henri Cartier-Bresson(布列松)相遇的他,經後者介紹加入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同年亦成為美國雜誌攝影師學會的首位土耳其會員,並參與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 的《十大彩色攝影大師展》、德國著名攝影節 Photokina。

Güler 榮獲的無數獎項包括土耳其世紀攝影師獎、徠卡大師獎、露西獎的終身成就獎、土耳其文藝大獎;已出版《Living in 土耳其》、《Sinan: Architect of Süleyman the Magnificent》、《Ara Güler's Creative Americans》等書,在靜態攝影之外,亦曾執導記錄一戰巡洋戰艦的紀錄片《The End of the H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