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攝影師 Robert Mapplethorpe(羅柏.梅普索普)於 1989 年病故後,留下大量評價兩極甚至爭議纏身的作品,以短短 40 餘年的人生來說,它們的豐富度和複雜度同樣令人難忘,許多後世藝術家即使無緣親炙,仍深受 Mapplethorpe 吸引。

將場景拉回到 60 年代的紐約,美軍在遙遠的海外無止境地出入槍林彈雨,善與惡、激進與傳統價值薈萃的大蘋果,遂成為創作者釋放人文關懷的大本營。但凡個體皆是發聲工具,以音樂、詩歌、影像、畫作展演自我,時代有多動盪,交織著各族群及階級吶喊的地下世界就有多精采。而擅長寶麗來黑白攝影的 Mapplethorpe,便憑放縱而感性的藝術風格成為風華絕代的代表人物。

用現代眼光回看,對正在摸索獨特風格與攝影方法的新興攝影師而言,持續實驗關於「美」的界線和概念的 Mapplethorpe,無疑是最具啟發性的繆思人選。

《Robert Mapplethorpe: The Photographs》深入探討作品,兼談 Mapplethorpe 掀起的龐大影響,書中素材主要來自 Robert Mapplethorpe 基金會及蓋帝研究中心旗下的 Mapplethorpe 檔案庫,兩位作者(J. 保羅・蓋帝美術館攝影部助理策展人 Paul Martineau、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策展人兼攝影部主任 Britt Salvesen)幸運地獲准一窺當時甫入庫的資料,因而得以在介紹 Mapplethorpe 事業及遺作時注入嶄新觀點,並精挑細選近 300 張彩色和黑白照。從自拍照、靈魂伴侶 Patti Smith(佩蒂・史密斯)首張專輯《群馬》的封面照、Andy Warhol(安迪・沃荷)、Cindy Sherman(欣蒂·雪曼)等名人的肖像,到寓意或暗潮洶湧的抽象攝影盡在其中。

在本書問世前,市面上並無太多能一口氣飽覽 Mapplethorpe 創作生涯的完整書籍,因此經悉心編輯、整合的《Robert Mapplethorpe: The Photographs》不只榮獲老牌雜誌《美國攝影》、《灣區報導者》的「年度最佳攝影集」和「最佳 LGBTQ 非虛構書籍」頭銜,欲探索 Mapplethorpe 作品和生命或 60 年代紐約文化地景的人們,也勢必能靠著本書盡情過癮。

Robert Mapplethorpe (1946 - 1989) 生於美國紐約市皇后區,曾在著名的普瑞特藝術學院攻讀平面藝術,但最後輟學奔向自由,與早已同居兩年、同為藝術家的女友 Patti Smith 共同創作。期間用寶麗來相機拍下生平第一張照片,從此開啟結合攝影、繪畫、拼貼、手工珠寶與現成物雕塑的創作路線,除了後期的裸體擺拍、花卉靜物照等,所有作品幾乎全以黑白底片創作而成。1972 年認識相伴一生的策展人男友 Sam Wagstaff,成為 Mapplethorpe 開創名人肖像系列作的契機;1977 年經作家情人 Jack Frischer 介紹而進入 BDSM 男同志俱樂部,拍下大量紀錄次文化的爭議影像,後續展出時,甚至掀起夾在公益性和言論自由間的論戰。死於愛滋病併發症的前一年,Mapplethorpe 撐著病體協助成立同名基金會,意在保護作品、促進創作視野發展並推廣自己所關心的目標,而基金會不僅延續其遺願,更致力於資助對抗 HIV 病毒和愛滋病的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