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2月25日出生在北海道中川郡美深町,日本戰後攝影代表人物之一。家中世代經營照相館,18歲時進入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攝影學系,畢業後任職於廣告公司。 1961 年 7 月舉辦個展「豚を殺せ(殺死那些豬)」首次以攝影師身份受到關注。1962 年在《相機每日》連載作品〈 Color Approach 〉後持續以《相機每日》為主要平台發布作品,逐漸展露其作為攝影師的企圖心。

而與繆斯女神——鱷部洋子的相遇和相戀,可說是深瀨命運的重大分水嶺。婚姻中近乎病態的迷戀和重重衝突給予他源源不斷的創作能量。1971年出版首部攝影集《遊戲》,該書以洋子為影像核心,輔以當時所瀰漫嬉皮與毒品文化、高速經濟增長下的迷醉風氣,被編輯山岸章二以「私小說」一詞評及。1974 年與荒木経惟、東松照明、細江英公、横須賀功光、森山大道合辦 WORKSHOP 寫真學校;並於同年參加了 MoMA 主辦的〈New Japanese Photography〉,是日本近代攝影首次推廣至世界的攝影聯展。

1976年與洋子離婚,同年舉辦個展「烏」獲得伊奈信男獎,自此開啟了長達十年對鴉雀的追逐。系列作品最早以〈烏〉為標題於《相機每日》雜誌連載,從1976年起至1982年共發表八回。1986 年攝影集《鴉》出版,甫上市便已受到眾多注意,迅速成為其代表作,並受各界追捧成為日本戰後經典攝影集。2010 年,英國 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 將《鴉》評論為廿五年來最優秀的攝影書,讚譽是一個充滿隱晦與苦澀的傑作。

1978年出版攝影集《洋子》,這部作品展現了深瀨在私生活和攝影慾望之間的抗衡,終究無可挽回地產生了裂痕。洋子曾經如此形容:「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令人窒息的沉悶,時而穿插著暴力與近乎自殺式的光芒,帶著蠢蠢欲動的興奮。」

最令深瀨昌久感興趣的題材無疑是他自己。不論是拍攝烏鴉或洋子,皆是通過他人與外物的反射,探究自我內心。若說深瀨作品裡只見寂寥倒影,愛貓「サスケ」(Sasuke) 的照片則是他無盡生命力的表現。在他鏡頭下的貓絕非普遍的可愛印象,鬼魅、張狂、天真而奔放,影像中暗藏的不是其他,正是深瀨靈魂的模樣;在貓咪的照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認為滿分的自畫像。

1986-1988 年與細江英公、東松照明、森山大道舉辦美英巡迴聯展〈Black Sun: The Eyes of Four〉,大為拓展知名度與確立了他在國際間的地位。

1991年出版兩部作品《父的記憶》與《家族》。其中,作為深瀨最後一本攝影集的《家族》是1971年至1989年間,深瀨定期回到家中,使用自家照相館的作業空間,以大畫幅Anthony view相機以不斷變化的家庭成員作為創作主軸。延續一貫的風格,深瀨時常在拍攝途中加入親人以外的模特和種種幽默元素,讓它們與因著時間流逝不斷減少的家庭群體——此一不可避免的現實——並置。即便在1987年深瀨父親去世後,他仍持續著這一系列的主題拍攝,直到1989年深瀨寫真館由於破產而關閉,以及隨之而來的家庭四散。

1990年代以降,深瀨開始追求自拍的手法,當中以不同的裝扮、眼神以及特異的拍攝角度,筆直面向自己這個逃無可逃的被攝體。〈ヒビ〉(日日、裂縫之意)記錄了街道上龜裂的路面指標,手工放相後親自地著色,最後蓋上手印;〈ブクブク〉(冒泡聲響)使用防水相機拍下自己在浴缸裡的各種動作和表情,讓人輕易地感染上他幽默自嘲卻憂鬱的氣息。

1992年舉辦個展〈私景92'〉,在全黑的牆上毫無間隙地貼滿450幅作品,分為〈私景〉、〈ヒビ〉、〈ベロベロ〉、〈ブクブク〉四個系列,大部份的作品都是以深瀨為被攝體。從此可見深瀨「歩く目」的攝影意圖,即「眼睛感受到的瞬間便按下快門」。深瀨從不使用定時器或是快門線,而是用自己的身體按下快門,這就是他的〈私景〉。

〈私景92'〉舉辦的四個月後,深瀨昌久因為酒醉而從歌舞伎町黃金街的酒吧樓梯上摔落,腦部嚴重受創,意識自此於模糊中徘徊,最終2012年6月辭世。終其一生,攝影作為他生命狀態的核心從無間斷,由強烈的內在慾望朝外吞噬,直至生活步入毀滅。

深瀨昌久攝影書列表

共有 18 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