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總試著遐想宇宙的尺度⋯⋯它能延伸到我的手裡,我也同時迷失在浩瀚無垠之中。」荷蘭藝術家 Julie van der Vaart 自述:「我對時間也有類似的體會,總覺得它能綿延移動而且飄忽不定。」

Julie van der Vaart 的《Blind Spot》饒富詩意,探索虛時間 (imaginary time) 和深時 (deep time) 的概念──前者為單位時間的虛數倍,後者則是觀察自然所得的地質時間。撥開乍看費解的迷霧後,我們能依稀辨識出髮絲與人體、洞窟,還有水流和瀑布,沿著經過精心編排的順序跳躍著浮現,藉此揭開影像與影像間的關聯。書名《Blind Spot》指的是視神經穿過視網膜連接大腦之處,那個缺乏感光細胞的盲點;我們會根據盲點周圍的資訊自行腦補空缺,而書名恰如一枚隱喻,指出介於視覺和體感經驗以及現實間的潛在歧異,進而探討這種把戲如何蠱惑我們。

Van der Vaart 的攝影檔案,涵蓋持續用以創造新作的各種裸體與浪漫美景。儘管花了超過六年才終於創作出本書,Van der Vaart 想藉此探討的題目仍未落幕;書中每系列都是一組線索,集結成冊時,便記錄了她如何持續嘗試以攝影所造的像,來呈現實際經歷的線性時間和虛時間之間的分歧。

以〈Beyond Time〉系列來說,她拿暗房內的化學藥品做實驗,人形在照片上時隱時現,既存在亦不在,彷彿融入茫茫宇宙之中;她也在曝光後可改變屬性的感光樹脂上製造蝕刻,捕捉洞窟內部的神秘景象,就此拍成〈Deep Time〉系列:滴水穿石千年不歇,在洞窟內沉積成礦物雕像,恰似天長地久的化身;〈Waterfall〉系列的起源,是曹洞宗僧侶暨禪宗大師鈴木俊隆以瀑布比擬生命、意識的著作,而在 Van der Vaart 的作品中,瀑布則體現能量分流飛濺後歸一的現象。

「不管照片昨天剛拍好或兩年前拍的都無所謂,因為 Julie van der Vaart 的靈感,來自非線性時間理論、天體物理學和量子力學,而暗房就是她的實驗室⋯⋯原先,照片只是記錄過去的平凡載體,但它們如今將在虛時間裡化為永恆。」──作家兼出版人 Merel Bem

Julie van der Vaart 生於荷蘭的馬斯垂克,為攝影藝術家兼教育工作者,擁有比利時媒體、藝術暨設計學院的藝術碩士(專攻攝影)學位,以及卡瑞爾格若特應用科學暨藝術大學的藝術暨設計研究碩士學位,現居比利時並從事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