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年,著名法國攝影大師 Henri Cartier-Bresson(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將五年間拍攝的照片出版成《The Europeans》,那系列歐陸寫照是一片飽受戰火摧殘的大地,人們在斷垣殘壁中仍繼續求生,身上猶存飢荒烙下的痕跡。

時隔 45 年,在畢卡索博物館擔任總監多年的 Jean Clair 重返大量經典影像之中,將時間跨度往前後推向 1920 年至 90 年代初期,在本書《Henri Cartier-Bresson: Europeans》中納入更多布列松的珍貴足跡——從斯堪地納維亞地盾、巴爾幹半島喀斯特地形,到布列塔尼花崗岩粉紅海岸和愛爾蘭沼澤——布列松走遍歐洲,試圖找出身為歐洲人的核心意義。

我們隨著本書跨越城鄉,看著影中人工作、上街、旅行、閒話家常;他們有時形單影隻,僅留下驚鴻一瞥的瞬間,或偶然擦過鏡頭的面容;更多時候,布列松喜愛將相機瞄準虛實交融的儷影、宛若鏡像的個體或成群浮現的孤寂。他也拍萬頭攢動的場合,無論那些人為慶祝或抗議而聚集。

蘊含同情心的清澈目光貫串所有影像,從身穿黑白長袍的波蘭神父,到裹在一襲黑衣黑帽中的義大利阿布魯佐農人,每張照片均訴說著全歐洲人共享的日常儀式。跳脫民族主義的範疇,也褪去各文化和國族的特有價值後,布列松發現歐洲確實存在更巨大的認同感,同時有一股家人般的相似氣息,在整片土地和生活其上的人們間悠然流動。

布列松極為擅長捕捉歐洲生活中脆弱現實面,而這份出色能力,也再度凸顯出「20 世紀眼光最獨到也最有影響力的攝影師」美譽的由來。對於這本內容深刻而豐富的大師之作,歐洲著名的書評雙月刊《倫敦書評》盛讚:「布列松的影響力始終無與倫比⋯⋯許多關於現代生活面貌的認知,盡皆源自他的作品。」

本書作者 Jean Clair 於 1940 年生於巴黎,為專攻哲學及藝術史的索邦大學文學與科學博士;除了從事寫作、小說創作及藝術史工作多年,他也自 2008 年起成為法蘭西學院的成員。多產的 Clair 已出版無數書籍,並獲得 Fritz Winter 基金會獎助金、建築學院的藝術史獎章、Fondation Cino del Duca 文學獎等殊榮。

布列松 (1908-2004) 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年少時學習文學與繪畫,直到 30 年代早期才開始接觸攝影,開啟往後的報導攝影之路。1947 年,布列松與羅伯卡帕(Robert Capa)、大衛西蒙(David Seymour)等各國攝影師共同成立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廣泛遊歷各地並從事大量拍攝活動。布列松因報導中國的照片而在國際間聲名大噪,更於 1952 年提出了影響無數後繼攝影師的「決定性瞬間」理論。1974 年,布列松離開馬格蘭攝影通訊社,轉而全心全意地作畫直到 2004 年逝世。

限時活動:歲末回饋感恩週・2024年度熱銷好書・9折限時回饋!

Related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