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i Cartier-Bresson Photographer》是一本卓越的回顧攝影集,收錄多達 170 張以細膩品質精心印製的黑白相片,囊括「20 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亨利.卡蒂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揣著相機走過各大洲所見證的歷史瞬間。

從布列松初出茅廬時在法國、西班牙、墨西哥拍下的早期影像,到他於戰後遠赴亞洲、美國和俄羅斯的代表性作品盡在本書當中;除此之外,甚至包含他在 1970 年即將卸下攝影師身分並轉而作畫之際,所拍下的最終幾幀相片。

布列松擁有無人出其右的攝影直覺,驅使他捕捉了許多「決定性瞬間」。在擔任攝影記者期間,他尤其關心人類在歷史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陸續拍下獲得解放與脫離納粹控制的法國、甘地之死、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49 年的誕生經過。布列松為哲學家沙特、雕塑家賈科梅蒂、作家福克納、柯波帝等藝文巨擘拍下獨樹一幟的肖像,亦同樣關心遭歷史遺忘的人物,例如倒閉在萊茵河畔的二戰抵抗軍人、柏林圍牆邊玩耍的孩童、北京宮殿前的末代太監。

雖然身為記者,布列松卻另闢蹊徑,跳脫聚焦於事件本身的觀點,轉而凝視人群的反應,於是在那些不設防的時分攫住了最真實的氛圍,身處大時代下的心境和情境遂呼之欲出。

本書分為六大主題,收錄多達 170 張影像,並由被視為「20 世紀晚期最重要法國詩人」的藝術史學家伊夫博納富瓦(Yves Bonnefoy)作序。在本書結尾所附的布列松手稿中,他寫道:「如果想為世界賦予意義,就必須對自己透過觀景窗揀選的畫面感同深受。」布列松的作品在敘事之外,也說明他為何得以捕捉那些謙沖、滿懷人性的決定性瞬間。

法國著名攝影大師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年少時學習文學與繪畫,直到 30 年代早期才開始接觸攝影,開啟往後的報導攝影之路。1947 年,布列松與羅伯卡帕 (Robert Capa)、大衛西蒙 (David Seymour) 等各國攝影師共同成立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廣泛遊歷各地並從事大量拍攝活動。

布列松因報導中國的照片而在國際間聲名大噪。更於 1952 年提出了影響無數後繼攝影師之「決定性瞬間」理論。1974 年,布列松離開馬格蘭攝影通訊社,轉而全心全意地作畫直到 2004 年逝世。

Related i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