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作為一種流動表述,終其一生過渡轉變。它不僅僅是單數存在,隨時間疊加延展,依背景脈絡更迭;然而它並非與生俱來,卻是建構於他人目光之下——「身分」的意識來自那些眼神重量,落入自身而漸漸形塑為認知,彷彿鏡面。我們一邊摸索,一腳跨進外頭已建築好的框架。

於是身分或可被理解為被放置的標籤,暫時、被動、充滿變數。而當中,我們該如何對於被誤植的面向提出反動,進而取回自身話語權?自二十世紀中葉,隨著性解放與女權主義的崛起,人們開始探討傳統的標準,及女性於家庭和公共領域的角色;同時反向琢磨所謂男子氣概,研究社會壓力和大眾媒體如何影響受眾對於男性的期望。

無論是家庭、職場還是社會,其彼此之間的牽連與涵義隨著各個時空背景而改變。隨著公民參與的普及,固化的束縛正在消融,然而纏繞在其之下,卻仍可見不對等的裂縫:空泛的語言標籤、盲目的差異對待⋯⋯。身分與關係從來便無法劃分檢視,身分作為人之於社會的所在,關係卻影響著社會之於人的態度,無法從政治性單純脫離。

以身分為中心,藉關係的複雜性為圓周發散而出,展出書目隨著成長階段分為三大主軸,由本體探索、家庭關係、到各式與他者的互動間釐清身分的模樣。從Cindy Sherman多重自我的樣貌演譯、Francesca Woodman的女性軀體形象與空間等,它們將自身作為探索對象,透過自我肖像與編導式攝影,在扮演與保真間詰問身分的認同性。再者,拓展至鏈結緊密的家人、伴侶與朋友身上,從Doug Dubois記錄童年到青春期的轉變,至木村肇的父子隔閡與記憶;或Pixy Liao與伴侶之間的關係探索,以及岡部桃與Lina Scheynius分別捕捉戀人與密友的生活紀錄,度量著身分關係與親密性。最後,將觀測模矩放大到對歷史的盤點上,精選《My Birth》、《双喜》和《On Abortion》等匿名與檔案式的編錄,對社會刻板印象下的角色模範與文化習俗提出疑問,挖掘身分的多樣性。

當我們望向他人時,映入眼簾的永遠只是其中一面,透過影像與文字中他人身分的再呈現,「SEEN / UNSEEN」審視著當代多元身分、性別演進以及共同經驗。隨著世代的轉變,人際及自我探索在社會文化與價值下的發展,這每一面映射於眼前的影像碎片,將替代我們拼湊與涉足社會身分裡的隱性結構——看見裡總有看不見的,而未發掘的世界中也總有熟悉的路徑。

展覽地點

Moom Bookshop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251巷8弄16號

MON - SUN 12:00 - 20:00

展出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