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按下快門之前,意念通常已經成形——法國藝術家 Sophie Calle 這樣認為。

對空間的瞬間感知,及成型的意念,造就了一張照片。有些照片是關於語言,如何促成作品的詩性及模糊;有些則是關於生和死的當下,促發的某種肅穆。有些照片被置放於縫合的紙張之間,有些則坦蕩的擺放於文字旁邊。裝幀作為意念和語言的過渡,讀者能夠選擇直接取出紙張之間的照片,也能夠先讀畢一旁的文字再決定取出;抑或是沒有選擇餘地的平行並視。

敘述這樣的觀看方式的意圖,便是《Because》(法文:Parce que)這本書存在的理由。大部分的攝影師認為作品能夠不證自明,不需要文字的闡述而能使觀者意會;然而 Sophie Calle 保留了文字和影像對於觀者的交互影響和先後順序。文字經常會率先佔據我們意會作品的過程——然而,這是「錯誤的」觀看方式嗎?在此書中,文字和影像柔軟纏繞,因此也有評論家說,或許文字和影像皆只是 Sophie Calle 敘事的元素之一,她敘述了什麼樣的故事,才是觀看的重點。

攝影集《Because》裡,文字和影像都是 Sophie Calle 個人的,不可移植的創作手段。然而無論觀看的歷程為何,「語言從來不是攝影的敵人」——藝術家意圖傳遞的莫過於此。語言,是我們認知的基礎,也是我們得以在觀看中去解釋的工具。

Sophie Calle,法國當代藝術家、攝影師、作家,出生於 1953 年。善於陳設個人經驗和虛構故事,挑戰公眾和私人的界線。經常藉由影像與文字檢視不同身份間的私密性,偵探式地直擊人類的脆弱與痛楚,然後將其轉換為獨特藝術表述,與觀者細嚐生命經驗中的百態。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2007 年代表法國出展威尼斯雙年展,並於 2010 年獲哈蘇攝影獎。